讀後感--向凡爾納致敬(1 / 2)

時間:2010-10-1020:54來源:未知作者:男孩不哭

《海底兩萬裏》是凡爾納著名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第三部是《神秘島》。

我小時候的夢想之一就是能買齊這套中國青年出版社的儒勒·凡爾納全集,不過由於沒有合集賣,自己的資金也不充分,隻能斷斷續續的一次幾本幾本的買,可惜最後,書店缺貨並且決定不在進貨了,讓我的夢想沒能實現。算是兒時的一件憾事。

小時候,還經常分不清童話和科幻的區別,到現在想來,已記不清是因為鄭淵潔的《童話大王》而喜歡上科幻,還是因為科幻故事喜歡上童話。

那個時候,可讀的科幻小說實在是少之又少,國內的科幻讀物我基本都沒有見到過,接觸過的第一部科幻小說可能就是《海底兩萬裏》了。這是一件頗為有趣的事,1870年的小說,時隔100餘年再次讀起,而且裏麵的很多情節都已經變成現實,讓人不得不佩服大師的偉大。

隻是當時我還小,有些摸不著頭腦,一會兒覺得其情節並不科幻,一會兒又對裏麵的描寫及其向往,就在多種古怪的念頭中讀完了此書。此後在讀到《從地球到月球》時,這種情緒達到極致,炮彈登月?我在和飛船比較之後得出了大師也有失誤的結論,不過在我上中學以後,我卻知道了大師的偉大,他的眾多設想,都一一實現,更讓人佩服是,都是提前了數十年在當時看來不可思議的設定。

當年魯迅先生翻譯《從地球到月球》時就驚歎:“中國人做夢夢的是金榜提名,洞房花燭,而法國人卻在幻想征服月球。”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威爾斯的《月球上的第一批人》更充滿幻想,但凡爾納的小說卻注重真實。

在《海底兩萬裏》中,凡爾納超前幾十年想象出了潛水艇——小說中尼摩船長的“鸚鵡螺號”。所以人類的第一艘潛水艇就起名為“鸚鵡螺號”,而第一艘核潛艇也叫“鸚鵡螺號”。可見人們對他的敬意。

凡爾納是世界公認的偉人,無數人都將各種榮耀加在了他的身上,但就算是今天,他也不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因為他的小說並沒有在文學上起到太大的作用,他也不能獲得諾貝爾的那些科學獎,因為他的設計都太過超前,用了太多的時間讓人們製造,但是,他的作品卻培養了一個又一個諾貝爾獎得主。

這樣的功績,恐怕很難有人超越。

附凡爾納生平簡介:

儒勒·凡爾納(JulesVerne,1828.2.8~1905.3.25)生於法國西部海港南特,他在構成市區一部分的勞阿爾河上的菲伊德島生活學習到中學畢業。父親是位頗為成功的律師,一心希望子承父業。但是凡爾納自幼熱愛海洋,向往遠航探險。11歲時,他曾誌願上船當見習生,遠航印度,結果被家人發現接回了家。為此凡爾納挨了一頓狠揍,並躺在床上流著淚保證:“以後保證隻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也許正是由於這一童年的經曆,客觀上促使凡爾納一生馳騁於幻想之中,創作出如此眾多的著名科幻作品。

18歲時,他遵父囑,去巴黎攻讀法律,可是他對法律毫無興趣,卻愛上了文學和戲劇。一次,凡爾納自一場晚會早退,下樓時他忽然童心大發,沿樓梯扶手悠然滑下,不想正撞在一位胖紳士身上。凡爾納非常尷尬,道歉之後隨口詢問對方吃飯沒有,對方回答說剛吃過南特炒雞蛋。凡爾納聽罷搖頭,聲稱巴黎根本沒有正宗的南特炒雞蛋,因為他即南特人而且拿手此菜。胖紳士聞言大喜,誠邀凡爾納登門獻藝。二人友誼從此開始,並一度合寫戲劇,為凡爾納走上創作之路創造了有利條件。這位胖紳士的名字是大仲馬。畢業後,他更是一門心思投入詩歌和戲劇的創作,為此不僅受到父親的嚴厲訓斥,並失去了父親的經濟資助。他不得不在貧困中奮鬥,以讀書為樂。他十分欣賞雨果、巴爾紮克、大仲馬和英國的莎士比亞。在巴黎,他創作了20個劇本(未出版)和一些充滿浪漫激*情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