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朱見深也不理解,為何要把帝國的未來棟梁之才,一個個安排到小鎮上接受教育,而不是放在城市中。
朱瞻基的解釋是,在小鎮接受教育,可以防止學生腐化,還能降低城市的負擔。
這樣的解釋也讓大部分人能夠接受,要知道現在青樓雞寨都還是合法產業,應天府的秦淮河,可都是這樣的學子最喜歡去的場所,引發的爭風吃醋現象層出不窮。
而,應天府也做出了一個例子,遷出了幾十所大學,就減少了數十萬人,應天府城市規模已經大的驚人,現在騰出來的位置,也讓城市的負擔減輕了不少。
這一舉動卻受到了三教的推崇,特別是儒教,以往的儒家傳承,可都是在山明水秀的地方,而不是在城市中。
在小地方教學,能讓學生專心就讀,免受各種誘惑。
漢王朱見注與漢王府另四個有實證犯錯的郡王被押解到京,就被朱瞻基責令幽禁在應天府王府,其職司皆由其子繼承。
其他人都還好說,但是朱見注比朱見深還要年輕幾歲,今年才二十六歲,他的兒子今年才七歲。
讓一個七歲的孩子掌管偌大的漢王府,根本就是一個笑話,其大權都被朱瞻基新任命的王府長史於克定控製。
於克定是於謙幼子,其人作風與於謙一樣,油鹽不進,強硬無比,有他在西洲,漢王府什麼事都會受到朝廷掣肘。
而解雲返回京城之後,麵聖之際,就被朱瞻基擢升為內務府廣儲司正四品左司長。
廣儲司由禦用監改置,掌各種物資儲備,分配。而且左司長還有一重要職責,就是有監督銀行金銀調配之責。
這個位置雖然級別不算高,權力卻很大,並且負責事務繁瑣,很是能鍛煉人。
而解雲一上任,就麵臨一件重要事務,籌備大明百年慶典物資。
隻要這次的慶典穩妥辦下來,負責這件事的解雲,肯定又會得到晉升。
而就在解雲履任之時,已經年過七旬的議長解禎期向朱瞻基提出了辭呈。
不過朱瞻基並沒有同意,反而誠懇挽留,讓他等慶典之後再辭職。
在百年慶典這樣一個重要的時候,解禎期這個議長在職,必定又能在曆史上留下一筆。
所以解禎期考慮再三,收回了辭呈。
五月,就在眾人都以為漢王府的時間過去的時候,朱瞻基的最後一板子打了下來。
與漢王府合作開發西洲礦產的七家王府,被朱瞻基明令遷封西洲。
原本的南洲有十五家親王府,這裏還大部分都是荒漠地區,環境惡劣。
而麵積大得多,物產更豐富的西洲,卻隻有兩家王府。
如今借著漢王府的這件事,朱瞻基一下子遷封七家王府到西洲,讓西洲的王府增加到了九家,而南洲隻留下了八家。
除了漢王府以外,其他的王府都樂不可支。誰都知道,在西洲不僅物產豐富,還有眾多的昆侖奴,這可都是免費的勞力啊。
在大勢麵前,漢王府就是有意見,也不敢提出來,隻能吞下這顆苦果。
對大明百姓來說,這件事隻是一件小事,遷封王府,還沒有大學遷移重要。
到了下半年,每天的廣播裏都在關注一件事,那就是為了慶祝大明建國百年,各地的宗室,勳貴紛紛從各地回京,共慶大典。
除了他們,還有挑選出來的軍中英雄代表,普通百姓代表,優秀官員代表,每個能回京參加慶典的代表,都是在各自領域有卓越貢獻的。
他們的事跡,也受到了許多百姓的關注。
而朱瞻基也有些期待,他期待的不是慶典,而是那些許多年不曾見麵的老人們……
(明天大結局,許多很久沒有出現的人物,也會依次亮相,然後還有一個後記,想寫一個全世界大部分都是華人的未來架空現代小說……)
(推薦朋友的兩本書,一本是狗皇帝的《回到明朝當暴君》一萬均訂的大作,比我成績好了幾倍。另一本是老作者白色米飯的新書《首都是地球》,老作者,新作品,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