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廣集私財(1 / 2)

皇帝的麵色有一瞬間的變化,像是震驚,又像是在意料之中。

元巒長身玉立,麵如寒霜:“三哥,你以為就隻有你有這樣的心願嗎?

我早已向父皇陳情,請求領兵出征,可惜父皇堅決不肯,你可知道是為了什麼?

父皇開了國庫賑災,各地又在動工修複之中,西南禍患固然重要,但如果貿然行動,大興兵戈,隻會讓國庫空虛,百姓罹難!

若是南梁和突厥趁虛而入,這樣的後果遠比西南的禍患要嚴重得多!三哥,你以為就你一個人憂國憂民嗎?”

元巒的話立刻贏得眾人的附和。

的確,西南叛將畢竟偏安一隅,危害隻是西南一方,若是貿然出兵,耗空國庫,被南梁和突厥找到機會,大燕的百姓隻會陷落於更糟糕的境況之中。

元熙冷眼看著元巒,道:“那依照七弟的意思,該當如何?”

元巒一雙黑玉一般的眸子盯著自己的兄弟,冷冷地道:“為今之計,隻有從北疆抽調精銳,讓西南全境動員糧草,救援西南。”

元熙突然嗤笑了一聲,道:“這個法子最少需要三個月,等北疆大軍開到西南,那裏早已被兵災禍害成不知是何樣子了!

固然他們可以勢如破竹,可是七弟可不要忘了,現在郭成已經蠢蠢欲動,試圖攻擊中部城鎮!

這一切——難道你們就眼睜睜看著嗎?

哦,我倒是忘了,七弟剛剛新婚,忙著安撫嬌妻,等著父皇封賞,完全忘記了萬千百姓翹首以盼的痛苦!

這豈是一國皇子所為!”

“你這是什麼意思!三殿下,你實在是欺人太甚,陛下之前焉能如此無禮!”

不等元巒再開口,魏國公一個眼色,早有七皇子派的大臣開口駁斥。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句話如一個信號,以吏部尚書為首,近月來被元巒逐漸提拔的一幹大臣,便一個接一個地跪在皇帝麵前,痛斥元熙明明在幽禁之中卻擅闖禦前,甚至言行無狀,罪大惡極。

“不思悔改之餘,禦前失態!”

“往日裏就勾結朋黨,誘導太子!

太子所為無一不和三皇子有關!”

“太子失勢,三皇子立刻倒戈,甚至不顧兄弟情義對太子棄之不顧——”

“明知道國庫空虛還要貿然出兵,顯然是將萬民置於不顧!”

“縱容下屬驕縱無忌,多次與平民發生衝突,禍國殃民——”

雲雲,真真假假一時紛至遝來,在這個瞬間,原本聚攏在元熙麵前討好的哈巴狗全部變成了正氣凜然痛斥他的衛道士。

這些人爭先恐後地痛斥元熙的不是,目的不過是討好喧囂塵上、聖眷正隆的元巒而已!

顧瀾煙蹙眉,她的目光落在了不遠處的李冰之身上,卻見到他輕輕搖了搖頭,顯然也是極不讚同。

顧瀾煙心頭明白,這些臣子們太過著急了,在皇帝麵前表現出這樣的情緒,實在是太不智了!

魏國公是最會察覺聖意的人,又一向是真正的老謀深算,此刻看到局麵有點過火。

皇帝的表情也萬分微妙,便輕聲咳嗽道:“好了,你們也不必如此,三殿下不過是想要為君分憂,雖然法子是激進了點。”

這句話說出口,皇帝的表情變得似笑非笑起來。

顧瀾煙在心頭歎了口氣,元熙啊元熙,你真是聰明到了極點,選擇這個時間出現在這裏,不隻是要見到皇帝,更是要逼得皇帝看清朝中有多少是元巒的人!

讓他意識到不妙,讓他知道元巒的野心,也讓他看清楚元熙所處的劣勢——他是如此地了解皇帝。

了解他的多疑、狡猾,和藏在內心深處的恐懼。

皇帝要的是平衡。

當元巒弱勢的時候,他用心扶持這個兒子,可是當元熙處於弱勢,就會讓他忘記對元巒的喜愛。

這就是皇帝,這就是帝王!

聖心始終在搖擺不定,元熙被逼到了極點,才能引出皇帝的懷疑!

隻要一點點懷疑,就能讓元巒原先做的一切都付諸東流!

顧瀾煙心頭冷笑,元熙,你果然好狠毒的心思!原來是在這裏等著呢!

魏國公和顏悅色地對元熙道:“三皇子,我知道你是一心為國事擔憂,但是你年紀太輕,看不出此事的厲害之處。

這一路往西南去,經過城池,大大小小數千村鎮,若是貿然出兵,軍餉糧餉不夠,兵士們必定不受控製。

所過之處肯定會滋擾地方百姓,地震剛過,陛下花費了多少心思才讓百姓們暫時得到安撫,城鎮也正在建設之中。

你想想看,到時候不光是外患,還有內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