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進退兩難(1 / 2)

就在監軍與元熙僵持之際,突然有一人快馬加鞭地衝進了軍營:“陛下有旨,宣三皇子即刻回京奔喪!”

奔喪?

元熙的眉頭一下子舒展開了,而那劉監軍麵色卻變得難看起來。

這是怎麼回事,按照事先的約定,應當是三皇子聚眾謀反,他們負責將他拿下,就地正法才對。

為什麼,皇帝會突然下了聖旨?!

元熙微微一笑,向著宣旨太監道:“這裏的軍務——”

宣旨太監道:“陛下已經另派合適人選擔任此次的統帥,三殿下不必擔心。”

元熙跪下,向京都方向遙遙叩頭,一臉誠懇道:“父皇英明。”

他的神情是那麼認真,讓劉將軍見了恨不能一劍砍下他的頭顱才能解恨。

顧瀾煙站在不遠處,將這一幕看在眼睛裏,輕輕一笑若淡淡的雲影,道:“短短一夜之間,陛下卻改變了主意,我真是太小看元熙了。”

梅兒不敢置信:“都到了這種地步,元熙還能有什麼法子脫罪?”

顧瀾煙冷笑一聲:“那就隻有先回京都才能知道了。”

她轉身,卻又回頭望了元熙的方向一眼,麵上的笑容變得冷酷。

元熙,你果真不可小覷!每一次把你逼到了死局,你卻能絕境逢生。

可是這一回,你要如何才能擺脫謀逆的罪名呢?

顧瀾煙回到京都,才發現情況在一夜之間發生了變化。

原本十六名大臣上書參了元熙一本,說他假借出兵為名,私下裏卻是意圖謀朝篡位。

然而不知怎麼回事,一向德高望重的梁禦史卻突然上書,為元熙鳴冤,並連夜跪在皇帝宮門前頭。

說元熙是受到了奸人的陷害,同時列舉了元巒的十大過失,另外附上這一年來元巒送給不少朝中重臣在各地購置田產的契約。

以及他用錢財收買的封疆大吏名單,那一本賬簿上寫滿了名字,足足有上百人。

詳細到了每個人賄賂多少,何時何地何人經手等等……

這本奏章交上去,皇帝震怒,滿朝嘩然。

“瀾煙,三皇子為他自己留下了後手。”李家書房內,李冰之一邊感歎,一邊道。

顧瀾煙輕輕地歎了一口氣,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元熙當年收買朝臣足足用了十年,而元巒想要一蹴而就,縱然做的再幹淨。

也會留下一些把柄。隻是她沒有想到,元熙竟然能將這些把柄一一搜集起來。

並且隱瞞到了今天,隻等著在關鍵時刻拿出來,給元巒致命一擊。

先是太後被人毒死,接著皇帝遇刺,然後劉修明率禁軍襲擊宮門,偏偏元巒就那麼巧合地出現了。

如同救世主一般,拯救了皇帝和皇宮中所有人,一下子在贏得了朝中絕大多數大臣的支持和百姓的民心。

這不是太巧合了嗎?

這個道理,原本皇帝在震怒之下需要過一些時日才能想起來,那時候元熙已經被處決了。

可是梁禦史的這一道奏章連夜奏上來,卻是一下子提醒了皇帝,救了元熙的性命。

顧瀾煙不由搖了搖頭,都說聖心難測,可誰也沒有元熙這麼明白皇帝的心思。

連謀反都能給自己留下一條後路,還真是很難不讓人佩服。

這世上再也沒有比他更狡猾的人了,他不求立刻給自己脫罪,而是要把元巒一起拉下水。

想也知道,對於他來說,時間拖得越久,皇帝的疑心會越大,他越有機會真正擺脫謀反的罪名。

“劉修明不是下了刑部大牢,難道他什麼也沒有說嗎?”顧瀾煙突然想起了這個人。

李冰之喝了一口茶,眉頭皺得死緊,道:“他已經死了。”

顧瀾煙愣了一下,隨即道:“死了?”在這種時候?在刑部大牢?

“聽說他是故意求死,用一根筷子穿透了咽喉,死狀極為痛苦。

說是畏罪自殺,可你聽說過下了刑部大牢,到了酷吏手中也有機會自殺的人嗎?”

李冰之冷笑了一聲,慢慢道,“雖然咱們心裏都清楚幕後主使究竟是誰,但劉修明的證詞才是最重要的。

隻有他肯指認元熙,才能落定他的罪名。

畢竟當初他們何時商議謀反、如何謀反,全部都是私底下進行。

元熙行事又萬分隱秘,劉修明一死,咱們根本沒有實質性的證據。”

不錯,從頭到尾元熙利用劉修明謀反一事,都是顧瀾煙根據灰奴的消息和她對元熙和劉修明的了解。

再加上很多零散的現象推斷出來的,而這些都不能作為直接的證供。

抓住劉修明以後,他便是最好的人證,足夠證明元熙和他之間的陰謀。

然而,這麼重要的一個人,竟然在刑部大牢裏畏罪自殺——簡直是天大的笑話。

“原本元熙在那二十萬將士麵前所說的話,也可以作為證據,畢竟他煽動軍隊進入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