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8章 熊心稱帝(1 / 3)

公元前208年,八月二十一,深秋。

項梁、宋義、陳嬰、劉季、張良、蒯徹等楚國大臣於盱眙擁立楚王熊立為楚國義帝。邀張楚王陳勝、南越王任囂、閩越王無諸、憲章軍首領黥布四方諸侯觀禮,並舉行五方合盟儀式。

然而,連番大戰後的楚國錢糧耗盡,國庫空虛,熊心登基隻得一切從簡。

登基當日,楚國王宮鋪紅設毯,高築禪台,眾君臣祭天參拜後,大禮便成。熊心初登大寶,當即祭告宗廟,大赦天下。一時間,楚地萬民感恩,楚國上下人心所向,民心士氣前所未有地團結高漲!閩越王無諸早前便極力擁護楚國反秦,今楚王稱帝,無諸義無反顧地盡獻閩越數千裏沃土,自願為大楚郡縣。

原本鬥誌昂揚的陳勝於洧水一敗後,終於認清了現實,再也不複當初鴻鵠之誌。隻求守住淮南,安安穩穩地當個土霸王便心滿意足了……楚國此舉,的的確確是給了他一個順階而下的好機會,一個安安心心當富家翁的機會。及至此時,陳勝才明白:當一個人的才華不足以支撐他的野心時,那就應該急流勇退,保住最後僅存的碩果與地位,乃是萬萬幸。

至此,本就打著楚國旗號鬥誌渙散的張楚王陳勝也樂得借機而下,率眾歸附了楚國。楚國廟堂上下空前歡喜,義帝熊心大喜過望!立封陳勝為陳王,賜盱眙王府一座,時刻隨帝駕左右。熊心此舉,明裏讓陳勝占據著楚國廟堂的中心,實則變相地剝奪了他的兵權。此時的陳勝心灰意懶,似乎也並不甚在意兵權,隻要能保住他與其麾下將士的富貴,他也管不了那許多了。如今之情勢,諸侯合縱,強強連合,他陳勝也可以安下心來享受幾天安穩的日子。總比昔日勢單力孤,日夜擔驚受怕地對抗強秦要好上了千百倍!

計收張楚,閩越歸心,使楚國國力空前大增。躊躇滿誌的熊心依舊將國都定在淮南的最前沿——盱眙。淮水,是楚國抗秦的最前沿,熊心一步不遲,死死地釘在盱眙,表明他誓死與秦抗爭到底的決心與勇氣!

不數日,義帝熊心與前來觀禮的南越王任囂、憲章軍首領黥布會盟於淮水之濱,東陽城。此次大盟足足進行了三日三夜,史稱東陽之盟。盟成之日,熊心大封群臣,其封賞如下:

陳勝為陳王,食邑壽春三縣。

無諸為越王,食邑閩中三縣。

項梁為吳侯兼大司馬,食邑三千戶。

宋義為九江侯兼上柱國,食邑二千戶。

景駒為東陽侯並上將軍,食邑二千戶。

劉季為沛侯兼左尹,食邑二千戶。

陳嬰為鄱陽侯兼右尹,食邑二千戶。

項羽為忠武侯兼右司馬,食邑二千戶。

張良為令尹,俸祿六千石。

蒯徹為太傅,俸祿六千石。

韓攸為鹹尹,俸祿五千石。

桓楚為左司馬,俸祿五千石。

王陵為環列之尹,俸祿四千石。

共敖為門尹,俸祿四千石。

餘英為郊尹,俸祿四千石。

柏直為郎尹,俸祿四千石。

項伯為廷理,俸祿四千石。

項樂為工正,俸祿四千石。

項他為司徒,俸祿四千石。

張耳為左徒,俸祿四千石。

龍且為上將軍,俸祿四千石。

武涉為左史,俸祿三千石。

馮敬為郎中,俸祿三千石。

陳餘為將軍,俸祿三千石。

虞子期為將軍,俸祿三千石。

樊噲為將軍,俸祿三千石。

周勃為將軍,俸祿三千石。

夏侯嬰為將軍,俸祿三千石。

盧綰為將軍,俸祿三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