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0章 羽林軍(1 / 3)

且不說韓攸回到楚國,令楚國君臣大失所望,自去籌糧練兵備戰。

卻說蒙恬領著兩千鐵衛,鞍不離馬,星夜飛馳九原。白虎軍團轄下各軍在各自大將們率領下全速開往九原與雁、代之地,全麵接防北方邊境,擊掃來犯之敵。

上郡至九原的直道上,蒙恬一馬當先,兩千鐵衛在其身後風馳電掣,如一道道電閃而過的黑色旋風。三天三夜,我們英俊瀟灑地蒙恬除了萬不得以解決排泄問題外,連吃飯睡覺都不曾下過戰馬。愣是把一個棱角分明的帥哥弄得像個邋遢的髒漢,而那兩條因常年征戰滿是老繭的大腿內側都快磨出了血來!他隻恨自己不能飛到九原,將那些可惡的匈奴人斬盡殺絕!

緊隨蒙恬身後數十裏許,一支數萬人的輕騎大軍疾速奔馳,宛若一條黑色的長龍,滾滾行進間,卷起漫天塵土。

白虎軍團,能跟得上蒙恬與鐵衛營之速度的,也就隻有吳莚率領的狼騎了。騎士們黑衣黑袍黑巾蒙麵以阻擋彌天的沙土,輕甲覆蓋的腰間長劍懸掛,漆黑發亮的硬弩、圓盾以及寬大的箭壺緊緊地貼在他們背上,無數黑色箭羽隨著戰馬的飛馳上下起伏,勾劃出一道道詭異的黑影。騎士們的副騎上馱滿了他們的備用箭矢與糧草,以保證他們就算行軍數十日,深入敵境作戰,也不用為箭矢和糧草發愁。這是狼騎之所以能日襲千裏,深入不毛征戰而不用擔心糧草補給的原因所在。

再往後百餘裏,是一支狂奔中的鋼鐵巨流,人馬皆重甲披身,所過之處,雷霆震動,日月失色。而陷陣、長風、鐵壁三軍則被蒙恬派往雲中、雁門,防止匈奴鐵騎從這兩處繞過黃河,長驅直入,騷擾大秦北疆。

原本駐紮在北地的二十餘萬國防軍,在楊端和與楚解、李厷率領下,兵分兩路:一路十萬,由楚解率領,駐防於朔方,扼守黃河天險並阻截匈奴人南下之路;另一路十萬人馬,由大秦衛將軍楊端和與李厷率領,協助蒙恬大軍,直擊盤踞於高闕的匈奴右穀蠡王呼衍赫。

還未抵達九原的蒙恬,在途中便將各路大軍布署完畢。大秦北疆又迎來了令人久違的戰鼓號角,與那令人熱血沸騰的金戈鐵馬。

黃河北岸,大秦邊陲,延綿的群山與長城之間,有一座不是很高大,卻堅固異常的城邑,乃為大秦北部重鎮、軍事要地——九原城。老將楊端和與新上任的北中郎將李厷率領十萬精銳國防軍駐守城中。

就在不久前,大秦十三公子、原北中郎將無咎率軍三萬駐紮於此。如今,無咎與這三萬軍馬變成了近二萬座高聳的土堆,靜靜地矗立在九原城南百餘裏處。那些土堆初一壘成便長滿了青草,幽幽悠悠,青青淒淒,似乎那些墳墓亙古便在此處,唯有那剛剛立起的雄壯巨碑,書寫著數月前那一戰的慘烈與驕傲。

入夜時分,一支二千人左右的騎兵秘密進入了九原城中,一位麵容英武的大將在數十名將官擁簇下,大步踏入了燈火通明的城守府,府中數員將領聞報,大喜相迎!此一行,正是不知疲倦、火急火燎從滎陽趕來的大秦名將蒙恬與其親衛宿將。而狼騎與雷騎則奉蒙恬之令,隱於九原城外,等待時機。

蒙恬久居北疆,萬裏長城、直道、以及無數邊防城塞皆是其親自督造,對北疆的一草一木、一塵一沙,皆滾熟於胸。

高闕,乃是九原以北,陰山山脈的一處穀口,狀如門闕,古有此名。經此穀可穿陰山而過,直抵北部草原,此處為趙武靈王所築長城之終點,乃戰略重地也。秦滅六國時,無暇顧及北疆,此處便被匈奴人趁機占據。在此之後,匈奴人長驅直入,侵占了河套肥美的水草之地,始皇帝一統天下後,蒙恬揮大兵將其從匈奴人手中奪回。

方今大秦內亂,匈奴人複又攻占高闕,其目的想必不僅僅是追殺鮮卑人那麼簡單了。幸而無咎拚死力戰,方才保住了九原不失,否則,恐怕連九原城也是丟了,想及此處,蒙恬憤怒無比,匈奴亡我之心始終不死,待平定內亂,必誅此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