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天啟二年九月二日。
回到迦太基的漢尼拔經過投票選擇,再一次擊敗了親羅馬的**貴族勢力,第三次登上迦太基執政官的位子。
說起來,這幫爛到家了的迦太基蛀蟲也實在不爭氣,對付漢尼拔這樣一個已經垂垂的老人他們居然還沒有好的辦法,最後祭出的一招更是奇臭無比。
刺殺,有秦國的暗中扶持,又有一批忠實的信徒,漢尼拔要是這麼好殺,羅馬人早就派人實施暗殺了,哪裏還用得著出動大軍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的去攻打。
同日,翻越沙漠逃亡到迦太基境內的馬爾克盧斯殘軍被迦太基軍隊剿滅,就連馬爾克盧斯本人也被生擒,這是自第二次布匿戰爭以來迦太基人在戰場上對羅馬人的第一次大勝,這一戰的規模雖然微不足道,但對於提升迦太基人複興的信心卻是相當的重要。
“我們俘獲羅馬的執政官了!”
“西西裏島一戰之恥終於可以洗刷了!”
在北非之角,迦太基城一片歡欣鼓舞,壓抑了許久的人們開始走上街頭,奔走相告,自打戰敗之後,他們整日裏擔驚受怕,不知哪一天黴運會降臨到自己身上,加上貪婪貴族們無情的壓榨,許多曾經富庶小康的家庭都瀕臨破產。
現在好了。
迦太基人的戰神,領袖漢尼拔回來了!
雖然他已經白發滿頭,雖然他已經不再年輕,但他擁有一顆正直的心,當初,如果不是自私自利的貴族們的排擠,漢尼拔也不會辭了執政官的職位流亡他國。
這一次,我們不會再失敗了。
因為羅馬人已經不再不可戰勝,他們在西奈半島,在埃及被東方的強國大秦打得潰不成軍。羅馬人風光的日子過去了。
迦太基人沉浸在複興的喜悅之中,埃及人也是一樣,而在這一連串的大勝之中,唯一還保持著冷靜與清醒地就是傅戈了。
隻有他知道,羅馬最強大的時候還沒有到來,也許再過一百餘年,那時的羅馬會變得比現在更加的強大。
當然,這隻不過是一種假設。
因為。曆史的時空已經不是原來的那個了,羅馬共和國會不會演變成羅馬帝國這也很難肯定的說。
但是,有一點,傅戈是清楚的。
不管羅馬會怎麼樣變化,秦國地擴張勢頭真的必須停止了,無休止的擴張帶來的最終結局就是崩潰。
象亞曆山大的馬其頓帝國一樣,瞬時強大又瞬時毀滅,一切就如那晚的煙花,燦爛卻不能長久。
秦國遠征的目的不是占領更多的領土,甚至於獲得更多的財富也不重要。重要地是要讓國人擁有一種舍我其誰地霸氣。擁有睜開眼睛看天下的勇氣,傅戈能夠相信,經過這一係列的雷霆攻擊。秦國人已經能夠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大,他們地周圍又有哪些個敵人?
人的一生相比漫長的曆史進程來說,實在短暫的可以。
匆匆不過百年,相比二千餘年的漫長時間段來說,隻不過是二十分之一。
自從登上秦國皇位的那一天起,傅戈就明白其實他能做的事情並不是很多,治國安邦,這不是他的強項,有司馬亮、張良、馮正、司馬昌等一幫能幹的官員坐鎮國內,隻要沒有內亂發生。秦國複興的日子一定會到來。
坐享其成,三宮六院,象曆史上地那些開國皇帝一樣,當一個太平盛世的無所作為的君王嗎?不,如果是這樣的話,傅戈就不是傅戈了。
睜開眼睛去看世界。
讓秦人認識這個星球上的其它的民族和國家,認識這個星球不是方的,而是圓的,認識秦國並不是位於世界的中央。也並不是唯一地泱泱大國。
一個民族想要不被別人欺負,唯一能做的就是先讓自己強盛起來,這就是民族生存的法則,二千年前是這樣,二千年後也是這樣。
同樣,一個民族的興盛需要的是所有人的努力,而不是單單的一介,皇帝,皇帝再英明,再有魄力,他也不能包辦一切。
比如打仗,皇帝一個人縱算有三頭六臂,也不能象堂吉訶德一樣孤軍去奮戰,他要讓所有人都明白,秦國現在的強大不是因為他傅戈一介,人,而是來自於所有秦國人的無私付出,來自於全體征戰的秦軍將士。
仗是不能再打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