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節 利益瓜分(2 / 2)

另外,迦太基還必須以五十年為期交付賠款共計白銀一萬塔連特,這些恥辱條約地簽訂等同於將迦太基變成了羅馬人的一個附庸國。

賠款的免除和自主權的重新獲得是漢尼拔、秦國結盟後獲得的最大利好消息,雖然割讓給羅馬的領土已經要不回來了,但至少迦太基人擁有了希望,擁有了明天。

對於羅馬來說,漢尼拔登上迦太基執政官位置的事實已經無法改變,這樣一來,迦太基也就不太可能再履行先前簽約的那些不平等條約了,因此,賠款免不免除都是一樣結果,好在,通過戰爭獲得的領土還在羅馬人手裏。

埃及和迦太基都得到了他們想要得到的東西,他們的代表一個個紅光滿麵,而象馬其頓、比提尼亞、帕加馬這些個更弱一些的小國代表則要垂頭喪氣的多。

馬其頓本是地區強國,但他們的國王腓力五世卻在和羅馬人爭奪希臘半島的戰事中失敗了,而更加讓他們懊悔的是,馬其頓沒有及時抓住機會和強大的秦國結盟,自大的腓力五世對秦國通過漢尼拔這個中間人遞過來的友誼視而不見,這樣的結果就是馬其頓在談判桌前被雙方所拋棄。

對於希臘及其以北的巴爾幹半島,羅馬人誌在必得,而秦國則沒有多大的興趣,這倒不是說希臘貧窮或者落後不值得占領,而是傅戈與其花力氣占領一個,‘火藥桶’,還不如締結有力的兵力去開拓那些相對容易獲得收益的地方,比如東部非洲、南部非洲等等。

巴爾幹火藥桶——,這個稱號雖然來源於後世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但換到二千餘年之前,卻也同樣合適。

在公元前四世紀,馬其頓人用武力強行統一了半島,但隨著亞曆山1大大帝的死亡,帝國也隨之分裂,希臘的城邦**了,在多瑙河流域的凱爾特人也漸漸的不再聽從馬其頓人的號令,還有西米特人、安格魯人等等也在蠢蠢欲動,腓力五世治下的馬其頓早已成了一座破廟,隻要有外力輕輕一推,就會轟然倒下。

這樣一個火爆的地方,就讓羅馬人去占領吧!反正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會嚐到匈奴人奔騰鐵蹄踐踏的滋味。

“萬惡的羅馬人、狡猾的秦人,還有埃及人,我們被出賣了!”可笑的是,當腓力五世發出這樣的咆哮時,他的帝國卻已經接近崩塌。

至於,帕加馬和比提尼亞這兩個位於小亞細亞的小國,他們之間的那場不入流的戰事根本沒有被列入會談的議事日程。

對於小亞細亞的這些瑣事,羅馬人沒有精力顧及,秦國則根本沒有興趣,通往西方的絲綢之路現在已經不需要經過這兩個國家了,他們在商路上的重要性已經大大降低,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野蠻民族要想爭鬥的話就讓他們鬥吧。

談判是要有底氣才能獲得利益的,帕加馬和比提尼亞這樣的弱小國家得不到好處自然是應該的,不過,在外行人來看的話,強大的秦國除了得到克裏特島的部分駐軍權外,好象也沒有什麼其它的實際利益了。

其實不然,秦國得到的好處之一是:根據會談的協議,秦國在克裏特島、塞琉西安、安條克以及蘇伊士運河等地的駐軍所需軍費將全部由所在城市供給,換句話說,秦國遠征軍將作為一支雇傭軍而存在。

這對於誌在減輕國內支援負擔的傅戈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喜訊,要知道就算是後世的老美,在海外建立基地也要向當地支付相當的費用,至於軍人的薪金更是由美國人自己承擔,這一項開支對於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也是相當沉重的包袱。

好處之二就是:秦國商船可以自由進出地中海沿岸的盟國港口,包括亞曆山大裏亞、迦太基等等,就是羅馬共和國控製下的一些海港,秦國商船在獲得允許之後,也可以泊靠,這一來商人們的進帳無疑又將大大的增加一筆。

有一有二當然還會有三。

這第三項好處就是:通過這一種海外駐軍的模式,傅戈給予後世的統治者樹立起了擴張疆土的榜樣,能長斯占領的地方一定要占,比如西域、朝鮮北部還有緬甸這些地方,不能占的地方就以飛地的形式搶占,有了這些個飛地,秦國就如同在世界上布下的一個個眼線,所有的變化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