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六怪見顧朝辭,不遺餘力,為他們化解與梅超風之恩怨,又對自己七妹有救命之恩,自是不吝溢美之詞,隻是頗有些想不通,這人的名聲怎就那麼臭呢?
馬鈺、丘處機對顧朝辭,也是隻聞其名,未見其人,原聽說有本派弟子,死於他手,而今一見對方,又聽了王處一一番轉述,感覺這一切,必是別人誣陷。
這人身具如此身手,殺個人,還能叫人給看見了?
再者人連欺軟怕硬之事,都能淡然宣之於口,又豈是敢做不敢當的小人?
況且人家殺了少林寺中人,也沒隱瞞啊,至於什麼偷學少林武功雲雲,絕對是子虛烏有之事。
這群和尚本事不大,明顯是想要重振武林聲威,才選擇了一個名聲不好,卻名聲不小的人,來下手。這種樹立威望的操作,江湖上不是很常見嗎!
郭靖也是第一次,見到這名滿天下的“長春子”丘處機,其人與自己關聯頗深,就連名字,都是人家取的。
多年來隻聞其名,今日方能得見其廬山真麵目,見他與眾人交談,言語間豪氣逼人。心下不禁暗讚:“難怪父親與楊叔父當年初見於他,雙方就能相交甚篤。
這人十八年前,也就三十來歲,正當盛年,想必更加氣概非凡,豪氣衝天!
這等豪雄人物,哪個英雄好漢見了,哪能不大為心折?!”
……
一行人回到客店,楊鐵心與丘處機,老友相逢之喜,也抵不住家人下落之重要,幾方簡單寒暄後,丘處機說出金國趙王世子完顏康,便是楊康,趙王妃就是包惜弱。
饒是楊鐵心猜測過很多次,他們母子如今,到底過的好不好?可陡聞這等音訊,固然也是高興欣喜,但已然不知如何是好,頗有些失魂落魄,心如死灰的樣子。
楊康那是什麼秉性?
他那天在比武擂台之上,親眼所見,而自己妻子,已給人家當了,十八年王妃,自己莫非要去打擾人家生活?
丘處機見楊鐵心情緒低落,也不以為意,站起身來,朗聲道:“楊兄,先前人皆以為,你已離世,不瞞你說,貧道也是這樣想的。
當年貧道與“江南七俠”分別之後,走遍大江南北,曆經數年,才在十三年前,找到他們母子二人。又見包氏已成了金國王妃,貧道本想一掌斃了她。
可看到她為楊兄生育子嗣,又不忘舊情,雖身在王府,卻想辦法,居住在牛家村舊居之中,並非對楊兄全無情義,這才歇了這份心思。”
楊鐵心聽到這裏,臉上才回複了些生氣。
顧朝辭挑眉問道:“丘道長十幾年前,既然找到包……嗯,為何不將我嶽母與楊兄弟,直接接出王府呢?”
此言一出,不光丘處機將兩道利箭般的目光,射在了他身上,就連馬鈺、王處一、江南六怪等人,俱是如此。
隻是見他神色平靜,不似故意無禮,均想:“這人年紀輕輕,武功恁高,肯定一直在勤練武功,於世事了解太少!”
眾人俱是心有此想,丘處機神色也緩和下來,謂然道:“貧道脾性火爆,仇人遍布天下,又因教派發展,自來事多。
當時楊康尚且年幼,這包氏又是一個二十幾歲的婦人,瓜田李下,貧道也不好對他們母子,多做照顧啊!
再者包氏已然成了王妃,楊康也成了王子,木已成舟,貧道總不能硬將二人,直接接出王府啊。”
江南六俠,馬鈺王處一等均知,包惜弱雖失身於趙王,卻也隻道親夫已死,寡婦再嫁,也屬尋常,不能深責。
隻是楊鐵心在此,有些話卻也不可明言,卻沒想到顧朝辭,如此不明事理,竟問出那番話來。
顧朝辭問出這話,也是前世好多人,經常這樣抨擊丘處機,如今一聽這話,猛然就理解了。
是啊,這是什麼時代?
丘處機找到他們母子時,一個成了王妃,兒子已然是小王爺,他自己就算行的端、走的正,不怕名聲有損,又怎能帶走人家母子?難道強行帶走不成?
他又不知,完顏洪烈就是,禍滅郭楊兩家的幕後主使。
帶著上帝視角看問題,都是馬後炮而已,能問出這等荒謬之言,也真又傻又蠢。想著朝丘處機一拱手,正色道:“道長高義,在下年輕識淺,口無遮攔,還望恕罪!”
丘處機哈哈一笑,擺手道:“哪裏哪裏。”
又接著道:“後來楊康長大了些,我多方輾轉,才征得完顏洪烈同意,收其為徒。算起來已經九年六個月了。
在這期間,貧道也與包惜弱商量,隻覺等楊康長成,能明辨是非,再告知其實情。
可楊兄如今既然健在,我們去王府認回他們母子,也就罷了,你又何須如此憂慮?”
王處一在得知楊康,就是那日的金國小王爺,就一直雙眉緊蹙,憂心忡忡。
此時見丘處機,好似對這事,想的太過簡單、美好,遂將楊康那日在擂台上的表現,又身懷“九陰白骨爪”的事情,統統說了出來。
丘處機自然知曉,師弟不會說假話,登時氣的劍眉陡豎,臉色漲紅,半晌無言。
饒是他本就知道,自己這徒弟品行有問題,但也沒想到,竟能如此不堪!
霍然轉身,朝江南六怪,拱手深深一揖倒地,朗聲道:“眾位好漢,柯大哥,咱們學武之人,以品行心術居首,武功乃是末節。貧道收徒如此,汗顏無地。
嘉興醉仙樓比武之約,今日已然了結,丘處機不日會曉喻江湖,“長春子”在江南七俠手下,一敗塗地,輸的心服口服!”
江南六怪若真正贏了丘處機,必會覺得十八年付出,總算沒有白費,可如今哪裏能接受。
柯鎮惡一擺手,正色儼然道:“丘道長,贏就是贏,輸就是輸,豈能如此草率決定!
楊家小子,行止雖有不端,但看在他十八年來,不知實情的份上,你就原諒他一次,再給他一次機會,這孩子若能大節不虧,懸崖勒馬,一切都還來的及!”
眾人聞言,更是佩服。
尤其顧朝辭,心下暗讚:“難怪這人誰都不怕,心中那股子正氣,就是他最大的後盾,怕死之人才會有畏懼,如他這般人物,不頭鐵才是沒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