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所有人的目光都已經彙聚到自己身上,李清並沒有應為剛剛的勝利而變得倨傲起來,腦中十分清晰的思考著接下來如何的吐蕃的反擊,畢竟以目前鬆州城內的駐兵絕對經不起吐蕃再次的卷土重來。
雖然剛剛眾人卻是取得一場大勝,吐蕃保守估計最少陣亡五千餘人,但是為了取得這樣的代價,唐軍同樣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城防軍西大營陣亡五百人,茂州副將所帶來的茂州兵馬最少陣亡六百人,至於鬆州兵士三千兵馬經過五日的廝殺此刻僅僅剩下堪堪百餘人,名存實亡。
至於李清隨後帶來的劍門軍和城防軍東大營的兵馬隨時的相對小些,每部也就陣亡兩百餘人,如此算來,幾乎等同於一比一的傷亡,但是就算是這樣的戰績也足以稱冠。
畢竟,劍南軍疲弱已經深入人心,壽王殿下從成都帶來的三千兵馬更是從未經曆過一場戰事洗禮的稚嫩之兵,如此種種不利的情況下,取得這樣的戰績足以令人稱道,在場的眾人相信,此刻就算是王忠嗣哥舒翰之類的名將身處此地,也絕不會做的比麵前的青年更優秀。
看了看臉上掩飾不住興奮的眾人,李清還是忍不住開口道:“諸位將軍,此番取得如此大勝,與諸位將軍的努力奮戰密不可分,待得此處戰事了結,本王定會寫份奏章,稟明父皇,為各位請功,到時候,本王一定一一封賞各位!”
眼看著麵前的玄衣青年並沒有打算將戰功獨攬,而是選擇本就應該落在自己身上的戰功平均分配到大家身上,眾人的佩服之心更濃,盡管以眾人的心機自然清楚麵前的玄衣青年此舉未嚐沒有收買人心的意圖,但是盡管如此,眾人也認了。
畢竟麵對著這等足以震懾朝廷的大勝,能夠抵擋得住這份誘惑的主將少之又少,而且眾人知道,此番之所以能夠擊退吐蕃,麵前的玄衣青年應居首功,就算是此番其將這份功勞獨攬,堂內的一種將領也不會有絲毫的異議。
本以為命喪鬆州的一眾主將,如今看到不僅好好地保存了性命,而且還有著不小的功勞等著自己,天翻地覆的一番對比之下,怎能不欣喜萬分,連帶著對麵前的玄衣青年也是感激萬分。
幾位主將相視一眼,站起身來,齊齊的對著李清躬身一拜,聲音不大卻鄭重萬分的說道:“多謝殿下提拔,我等感激萬分,日後但有所命,末將一定遵從!”
眼看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一個算不上頂尖的功勞卻能收買茂州、鬆州以及城防軍東大營三位主將的臣服,明顯是個穩賺不賠買賣,李清忍不住點頭,這算是李清正大光明的陽謀,沒有絲毫掩飾自己收買人心的打算,之所以這樣做,就是李清吃定了麵前的一群人定然不會放過著難得一次建立功名的機會,劃分這次勝利的蛋糕。
陽謀之所以稱之為陽謀,就是在於對方明明知道你的意圖卻不得不心甘情願的鑽入你所構建的陷阱之中,這才是陽謀真正迷人的地方!
其實李清這麼做也有著自己的打算,遠在長安的那個尊貴男人雖然是自己的父皇,但是自己若是立有太多的軍功定然會令其忌憚,到時候不是加身,萬人敬仰,很可能換來的是一一紙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