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臣的恭送之下,帝位之上的威嚴男子和絕色佳人,轉入內廳,至此含元殿內,除了當值的太監之外,自然僅僅隻剩下文武百官,和常年參與朝中政事的為數不多的幾個幌子。
李清清楚地知道,當今陛下子嗣眾多,但是能夠位列含元殿上每日與朝庭的文武百官參與朝廷大事卻不超過十位皇子,除了太子之外,剩下幾人諸如永王李璘,盛王李琦,懷王李敏,延王李玢等人,他們之中有的人早已經位列十王,有的雖然沒有入主十王府,但若要論起手中的權力就算是比起十王等人也僅僅隻是遜色半籌,遠比那些沒有權利不被器重的皇嗣要好上許多。
能夠位列含元殿上的諸位皇子,身後自然有著不少的追隨者,放眼如今的京城,諸皇子中若要論起背後勢力,自然以三皇子也就是如今的太子李亨最為龐大,其次是永王李璘,因為有著一個尚書右丞的外祖父,所以這位永王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如今朝堂之上勉強能與太子一較高下的皇子。
其實不止永王一黨之人這樣認為,京城的很多官員都持有這樣的觀點,當初隨著壽王爭奪儲君失敗,而後屋漏偏逢連陰雨又被當今陛下放逐邊地之後,沒有了根基的壽王一黨的官員除了少部分改換門庭拜倒在太子府的門下,剩下的更有為數不少的朝廷官員在尚書右丞的牽線之下,自然而然的成為了永王一黨的人。
隨著不少官員的投靠,永王李璘那顆本就不甘於平靜的心靈自然不想就此沉寂下去,自認為隨著壽王的倒台,放眼如今的諸位皇子之中,能夠與這位太子抗衡一二的恐怕也就隻剩下自己,雖然若要論起追隨者,自己的實力也許不如太子一黨,但是如今勢力龐大的太子一黨當初麵對著勢壓半邊天的壽王一黨之時,一樣顯得弱小,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是,不被任何人看好的忠王李亨竟然擊敗了有著當朝首輔宰相輔助的壽王一黨,躋身太子之位,成就如今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無上風光。
正是因為如此,這位永王在麵臨著其他諸位皇子的時候,總會自然而然的把自己太高一層,變得盛氣淩人,然而他卻不知道,他一直視為平生最大對手的當朝太子卻從未把它放在眼裏過。
這位太子殿下,自始至終所看重的僅僅隻有十八皇子壽王李瑁,一人而已,若是永王知道此事,以他的驕傲絕對會吐血當場。
沒有再看朝中百官一眼,僅僅走上前去,看這次可滿臉冷汗正想起身向著殿外走去的中年都尉,邁步上前,沒有絲毫盛氣淩人的說道:“剛剛多謝都尉大人的坦誠作證,若沒有都尉的作證,恐怕今日本王少不了父皇的一陣責罰。”
原本還想趕緊抽身的中年都尉,聽到壽王的聲音,即使的止住了腳步,轉身看著身後的手往臉上真誠的笑容,中年都尉臉上揚起一抹無奈,雖然自己很想盡快脫離這個這個十分之地,但是既然是壽王想叫,自己自然不能拒絕,當即拱手說道:“實在是殿下抬舉末將了,就算是沒有末將的證明,以殿下的實力也能夠輕易化解此次風波!”說到此處,中年都尉眼角不僅微微瞟了身旁不遠處正要邁步離開的華發老者。
中年都尉雖然動作做的很小,但是站在其對麵的李清還是把中年都尉的小動作盡收眼底,看著不遠處一臉常色,似乎對今天的結果沒有絲毫驚訝的華發老者,李清原本疑惑的內心逐漸清晰,原本以中年都尉的身份,莫說殿門,就算是大明宮的宮門,他也不能踏入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