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方晟劃給央企,後來又從中挑了塊地給潤澤商會的嶽家灘就處於市郊。
綠營灘位於潤澤與臨州交界處,大概興起於二十多年前,由附近五個村自發形成了初具規模的集市,漸漸地發展得比行政村還要大,有商場、浴城、酒店、賓館、各種農用機械銷售部等等。
之後出於商業和便民需要,銀行營業網點、電信移動營業廳、廣播電視服務處等等陸續入駐,古怪的是有的來自潤澤轄內的溧坡鎮,有的來自臨州轄內的印塘鎮。
關於行政管轄權,第一次爭議發生在九年前,因為連續幾起鬥毆事件,公安方麵考慮在綠營灘派駐社區警務室,然後便產生兩個連鎖問題:
一是綠營灘並沒有正式成立社區;
二是即使以社區名義派駐,由哪個鎮派出所負責,溧坡還是印塘?
涉及社區以及地域歸屬,問題和矛盾簡直千頭萬緒一團亂麻,兩個鎮又做不了主,一點芝麻大的小事都得層層上報,無奈之下兩個鎮私下達成協議成立聯合聯防隊,人員、費用等平攤,大事化無地暫時解決了這個難題。
商鋪多了隨之而來第二次爭議即七年前,兩個鎮稅務所為征稅問題發生爭執,官司一度打到申稅務局。但地方的問題還得地方協調處理,於是又回到是否成立社區、社區歸哪個管的老生常談。
就在潤澤、臨州兩個市正府為此正兒八經展開多輪次磋商的同時,還是基層幹部善於解決問題,兩鎮鎮領導熱熱鬧鬧喝了頓和解酒之後,以口頭協議方式達成共識:
1、不能因為稅收問題影響兩鎮千百年來的深遠友誼,以及地區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麵;
2、綠營灘稅收問題不搞一刀切,而是采取行政區域管理結合商鋪自願原則。
什麼叫行政區域管理?商鋪老板是哪個村哪個鎮的,稅收就交到哪個地方稅收所;商鋪是外地人開的,隨便人家怎麼交。
多麼簡明扼要的做法!綠營灘安安穩穩過了七年。
就在這七年裏發生了一件事。
有位溧坡鎮的女婿——戶籍在軒城的老板跑到綠營灘開了家前進磚瓦廠,套用行政區域管理原則,秦老板愛人原籍溧坡鎮,整個落戶手續都在溧坡鎮辦理,開始幾年由於市場沒打開、成本攤銷等問題持續虧損,也不存在納稅問題。
過了免稅期後前進磚瓦廠也有了贏利,因為屬於高能耗高汙染企業,不可以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秦老板就動起了歪腦子。
當時王智勇、婁伯林的施政思路偏保守,各方麵循規蹈矩不敢越池半步;而臨州竇曉龍銳意革新,很多做法大膽而超前,為吸引落戶企業在稅收方麵有很多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