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煜心裏“格噔”一聲,明白局勢非同小可地嚴峻。

通常情況下副省長說話很管用,尤其大權在握的經濟副省長。然而此時的徐尚立就難說了,萬一果真收了李春陶三千萬,說雙規就雙規,京都在省部級反腐方麵向來雷厲風行,沒有半點含糊。

徐尚立要被抓了,作的承諾都將化為泡影,到時通榆二建找誰要錢?所以它的答複裏特意提到區正府。

言下之意複工可以,區正府起碼要以會辦紀要形式解決我的後顧之憂。

問題上,區正府難道是呆子,事態惡化到這個程度了還肯冒險為徐尚立背鍋?

垂頭喪氣回到辦公室,壞消息接踵而至:

一是京都朋友說費了好大力氣摸清李春陶在那邊的資產,結果大失所望,所有存款、有價證券等加起來不到十萬;京郊有套別墅,不知他用了什麼手法居然同時抵押給兩家銀行,目前銀行間為爭取沒收權打破了頭已鬧到法院;在京都,李春陶借遍親戚、朋友、同學,負債高達五六千萬。

說穿了,李春陶跑到樺南做房地產純粹孤注一擲,想通過玩梭哈徹底翻身。可惜他自己並不懂房地產,管理鬆懈,財務混亂,加之債台高築,沒能扛過去春節前那一波資金鏈緊繃的危機。

徐尚立期望李春陶京都資產過來救急的想法落了空!

二是警方已查到李春陶潛逃前夕打著徐尚立的幌子大舉借錢,其中最大的一筆是以個人名義在中行借了300萬元信用貸款,經核實徐尚立專門給樺南市中行打過招呼!

的確打過招呼,並且交待於煜打的電話。

問題是徐尚立並不知道李春陶麵臨資金鏈斷裂局麵,李春陶請托時也沒說以個人名義借信用貸款,而是含糊其辭表示春節前資金緊張,請徐尚立出個麵,銀行那邊也就好辦了。

結果是前腳剛借到手,後腳就跑路,讓外界怎能不懷疑徐尚立知道內情?

三是四百多位購房商投訴無門,悲憤之下聯名舉報徐尚立,直接指他收受了李春陶三千萬賄賂!

沒有證據?這種事還要什麼證據?

沒三千萬,徐尚立怎麼可能事前幫忙拿地皮,事後代為掩飾,還幫他從銀行借錢跑路?

因此盡管拿不出任何證據,甚至連線索都沒有,四百多枚手印毫不含糊地、明晃晃地蓋在舉報信後,還有四百多個身份證複印件!

事情鬧得很大,饒是通榆方麵事先安排了截訪人員,京都車站也有布置,還是被四百多人分路行動,海陸空多渠道到京都會合後旋即舉行聲勢浩大的記者招待會,指名道姓徐尚立與房產商勾結的罪行。

經此一鬧,鍾紀委也沒法裝糊塗,不得不裝模作樣派人與維權團代表接洽,當著記者的麵收下舉報信。

燙手山芋接到手裏,從詹印到楚中林都很無奈。

一來舉報信反映的問題性質很嚴重,正是近些年來京都方麵嚴查重罰、老百姓深惡痛絕的,可信件內容細細看下來,不但線索全無連風聞都談不上,而是建立在“房產商跑路了副省長肯定收了三千萬”這個逆向推導的邏輯,這筆錢怎麼給的?有沒有見證人?現金還是轉賬?為什麼是三千萬,而不是兩千萬、四千萬?都沒有準確客觀的描述。

二來舉報信出現的時機非常蹊蹺,這一點通榆以及外界可能都不知曉,但詹印心中有數。就在去年底前後,京都五位首長就上半年即將變動的人事名單進行過溝通,其中就有徐尚立的名字!

如去年於正華在於煜麵前透露的,徐尚立接何超的位子,晉級申委常委並兼常務副省長。

地方每逢幹部提拔必有舉報信,在省部級層麵絕少出現。

倘若出現,大領導第一反應不是這位同誌有沒有問題,而是想到底誰把人事調整機密泄露出去了!

徐尚立身上至少有兩層保護傘:一是正務院空降幹部,出於種種原因鍾組部在處理此類事件時難免有些投鼠忌器;二是徐尚立背後是陳皎、燕慎為代表的“官場學術派”,前期涉及零號專案組的兩個紅頭文件,陳皎和燕慎都被逼下野,在此節骨眼上如果再動徐尚立,就違反平衡原則了。

平衡,永遠是官場最重要的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