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下旬。
在一次例行申委常委會結束後,嶽峙沒象往常快步離開,而是邊收拾材料邊以閑聊的語氣道:
“對了宇文書計,最近是不是抽個空坐下來討論一下省直和市領導班子配備問題?上半年數據都出爐了,橫向、縱向都能對比,退休的、調整的、提拔的總該有個說法。”
常委們一聽紛紛豎起耳朵,本來有人站起身了也停下動作,都在關注宇文硯的態度。
嶽峙其實反映了常委們的心聲。
通常來說每逢大換界、小換界,從縣往上逐級都會有換界調整,大致順序是:四五月份縣領導班子;六七月份市、省直領導班子;八九月份省領導班子;十月左右京都方麵大致都定下來,然後十一月或十二月召開換界會議。
偶爾會有次序顛倒或時間延遲,但基本都遵循這個規律。其微妙之處在於,必須由現任班子決定基層新一界領導班子組成,而不是換人後重新熟悉情況、重新進行權力格局的分配。
為什麼說微妙?並沒有正式文件或規章製度規定這樣的順序和原則,而是多年來官場的約定俗成。官至常委,都不是活在真空難免有請托、有招呼、有人情等等,都希望在退下去前發揮餘熱,還清曆年來的“欠賬”。
之前嶽峙告訴樸恒連任概率為百分之四十,也是這個道理。他暗中打招呼的,此前也幫過別人的忙,換界形勢不明朗,大家各算各賬把前麵的事厘清再說。
宇文硯慢斯條理地說:“王斐同誌還在熟悉情況,過段時間吧。”
常委們一聽都知道他玩的是拖刀之計,熟悉情況,有可能兩周有可能兩個月半年也不算長,什麼時候“熟透了”都在他嘴裏,這怎麼行?
沈柳當即問道:“王斐同誌,來通榆這些天該熟悉的都熟悉了吧?”
宇文硯拖著不討論研究人事調整,臨近退二線的老常委們包括沈柳等人最著急:
還給不給我們發揮餘熱的機會?
王斐——
來通榆前已與同為沿海係的吳通有過深談,上任後每天披閱上百封文件材料之外,大量接觸申委組織部部領導與中層幹部,因此對宇文硯、對通榆正治生態及權力格局豈隻熟悉,簡直了如指掌。
今天本土派常委公然發難,早在王斐意料之中,在此之前他已接到不少飽含關注的電話,提示或催促人事調整應該“議一議”,首戰很可能就拿這件事做文章。
“我是這麼想的,”王斐不慌不忙道,“為了工作有序開展任何議題都可以拿出來討論,不要因為我一個人影響全省大局。”
等於做出暗示,阻力不在我這邊,你們繼續吵!
吳通也站出來,直接衝著宇文硯笑道:“宇文書計,王斐同誌那邊沒問題。”
言下之意,你說人家有問題,人家自己說沒問題,那就是你的問題!
宇文硯還沒來得及說話,何超斜刺裏衝出來鏟了一槍:
“看來各條線都麵臨同樣的問題啊,我建議宇文書計考慮一下!”
眾目睽睽之下宇文硯鎮靜道:“哦,同誌們都很著急的樣子……王辰同誌查下近期日程安排,抽空議議。”
王辰心領神會宇文硯還在拖,應道:“好,我回辦公室查。”
何超目光一閃,道:“咦,老常不是在這兒嗎?申委大管家,所有日程安排都從老常手裏一口出,查幾個日期正好常委同誌看看有沒有空。”
“省得電話來電話去,煩死人。”吳通附和道。
意外遭遇逼宮,宇文硯表情鎮定依舊,眼中也不禁“啪啪啪”火星四濺,顯然對眼前狀況惱怒不已。
可沒辦法官場生態就是這樣,象吳通、沈柳等人反正要退二線了反而放得開,並不在乎跟宇文硯撕破臉麵;反倒莊彬同樣要退,但莊驥東、齊曉曉仍在基層以後沒準有求於人,今天場合一聲不吭。
至於何超為什麼也公然發難呢?自然有他的原因和算計。在申委這樣的層級,發火、拍桌子都經過事先評估權衡,不會隨隨便便衝動。
嶽峙閑閑坐在座位上,麵前擺的筆記本、茶杯等一動不動,似自言自語道:“最近兩周我都有時間。”
嶽峙的出發點很簡單:如果我繼任申長,以後大小事都得商量著辦,別給點顏色就開染坊,把甸西幹部捧得不成樣子;如果我當不成申長,那更不用怕你,反而沒準還會隔三岔五找麻煩!
宇文硯一言不發端坐著,王辰急急來到常副秘書長身邊邊竊竊私語邊翻看日程表,常委們有的站著,有的倚在桌邊,會議室裏籠罩著古怪而緊張的氣氛。
賈複恩、徐尚立等常委後悔不迭,早知道這種局麵剛散會就快步離開得了,如今夾在中間真是左右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