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山磅礴,必有主峰;龍袞九章,但挈一領”

最後一筆落下,身後秘書鼓掌道:“於市長好氣勢,字也寫得大氣!”

於煜手拈毛筆自我欣賞了會兒,道:“不早了你先回去,我一個人寫寫劃劃等於運動。”

“於市長真是雅趣。”秘書笑道,卻也沒耽擱很利落地一分鍾內收拾完畢便離開了辦公室。

又揮毫潑墨寫了幾幅,橫看豎看總是不滿意,索性呼啦全部撕掉扔進垃圾桶,倒背著手站在窗前。

臨州市府大樓共35層——據說原計劃蓋36層,有心人提醒梁山好漢有三十六天罡星,難道想造反不成?趕緊削掉一層改為35。市長辦公室位於風水方位極佳的偏東區域,第32層。此時鳥瞰市區,布局整齊宏偉的街道上繁星閃爍,店鋪招牌五光十色的光芒連成歡樂的海洋;店鋪、酒樓、廣場、娛樂城樓麵巨幅廣告光彩奪目,將整片天空映成了斑駁彩色。街麵車流如川人流如注,顯示出一派熱鬧繁華的現代都市特質。

市府大樓附近,月光混著各色燈光將栽著小樹的草坪映得光影陸離,朦朦朧朧中三三兩兩的人影或漫步或靜坐,散在各處,有跳廣場舞的,有唱戲曲的,有賣古玩字畫的,充裕著濃濃的都市生活氣息。

不能不承認,臨州是自己到地方以來最繁榮最現代化也是最發達的大城市,若論開放包容和國際化程度,某些方麵甚至超過京都。沿海發達城市的底蘊和龐大的體量,令於煜心裏沉甸甸的。

若問哪兒不適應,主要是思維模式和話語體係。

上任後第一次參加全市經濟工作座談會,於煜感覺參會人員不是經濟、金融精英,個個都象建築公司老總:

聽到最多的詞是“落地”,然後“包裝”、“節奏”、“打穿舒適層”、“立體化放射趨勢”,不是在蓋高樓麼?

第二次參加正務與社區宣傳工作會議,又感覺是廣告公司聯席會議:

“今年總體戰略也就是頂層設計,要縱深發展做IP賦能;在公關傳播方麵分輿論傳播、趨勢傳播、價值觀傳播三個層次;輿論傳播就是大事小事我們要在市場上保持聲量;趨勢傳播比如我們要和誰談合作一起辦一個會;價值觀傳播指一些理念的推介,其實也就是講故事……

即便在市府大院內部,平時交流都是開口鏈路閉環,閉口底層邏輯;叮囑同事“記一個todo”,告訴下屬“這個環節記得re一遍”;涉及招商引資變成“我base上海,去DD了一個新孵化的項目”;年度規劃“你的這個topic就選得很suitable,對時事很有sense”。

高端正式的會議還好,小範圍碰頭會叫做“拉通對齊”,每次“拉通對齊”總會冒出些讓人似懂非懂的如“賦能、加持、倒逼、打透、串聯……”,每每讓於煜一頭霧水。

經過調研於煜才有所察覺,與潤澤主攻芯片、精密儀器等高尖新科技產業不同,臨州早在竇曉龍主正期間就打下互聯網大廠的底子,其電子商務產業鏈內地首屈一指。

受眾多實力雄厚、企業文化日趨成熟的互聯網大廠影響,上至正府下至民間不知不覺學會網絡語言及大廠黑話。

互聯網大廠擁有的驚人的吸金能力及推波助瀾迅猛勢頭,令得臨海省委十五年前作出重大改變:省會軒城、潤澤、臨州三市市委書記全部進省委常委班子,但隻有軒城循例為副省級城市。

地區平衡的結果,讓潤澤、臨州兩市市長壓力更大,因為省常委班子隻有一個專職常委名額通常給省城市委書記,那麼兩位市委書記真正要兼職——省委副書記兼潤澤市委書記、省統戰部長兼臨州市委書記。以高兼低,重點自然在省委那邊,因此所有事務都壓到市長身上,可主體工作和人事大權卻牢牢掌握在市委書記手裏。

同樣幹市長的活兒,級別都是正廳級,頭上壓著省委常委,難怪臨海幹部都望而卻步。

於煜到臨州也帶著任務,麵臨的考驗不亞於白鈺、宋楠等同一起跑線的新生代年輕幹部。

赴任前夕,鍾組部主管領導和臨海省省長周路堂與他深談了三個小時,指明臨州當前局勢的複雜性、嚴峻性:

沿海發達地區長期奉行的功利實用主義及拜金主義在臨州體現得最為明顯,家大業大、資本雄厚的互聯網大廠發展形成局部壟斷後,愈發不滿足經營自己一畝三分地而開始蠢蠢欲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