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見他們給自己跪禮,張雲飛頓時瞪眼,揮揮手,說道:“你們真是氣死我了,怎麼又跪下了?這隻是一個稱呼而已,以前滿清的那些不著調的下跪禮儀啥的,統統給我廢除掉。聽到沒有!”
“臣等遵旨!”眾人趕緊起身。不過看他們的表情,張雲飛怎麼覺的這些家夥是故意的呢?
尤其是唐紹儀,強忍著笑容。張雲飛頓時拉下臉色來。
“唐紹儀,你小子又來試探我是吧!”張雲飛指著唐紹儀問道。
唐紹儀急忙說道:“微臣不敢!您廢除這些滿清的亂七八糟的權。
儀。實在是大快人心,實在是臣等幸甚。百官幸甚,天下萬民幸甚!”
嘿!這唐紹儀的角色鞍變之實在令張雲飛大感驚訝。
“行!”張雲飛指了指唐紹儀說道:“少川,你現在就是帝國政府的首任總理大臣,給你一天時間,政府新內閣由你組織起來。若是搞的一塌糊塗,國家機器運轉不起來,看我怎麼收拾你!”
“臣遵旨!”唐紹儀依舊恭敬的回答,可是他的臉上卻是難以掩飾的歡喜。
注視著唐紹儀和其他文官離開。張雲飛無奈的搖搖頭,這個唐紹儀如今也學得圓滑了,難道是因為皇帝給他的壓力過大?可是這丫的明顯沒有絲毫害怕的意思啊?
接下來張雲飛便和參謀長田仁傑、陸軍部長趙網等人召開軍事會議。會議上,張雲飛商量了目前應對國內局勢的策略。
短時間內,各省督撫都不會有大動作,擁護清廷的人雖然不少,但是有膽量向直隸進軍的人卻是幾近沒有。
目前主要的任務就是招安仍然帶著直隸河間府的董福祥的武衛後軍。已經朝廷的武衛中軍,雖然他們都不是現代新式陸軍,但是卻是前清尖有的精銳部隊。
所謂的精銳也隻是相對於前清以前的綠營兵八旗兵而言的,慈禧拱衛京畿的五支部隊,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放眼前清數百萬大軍,隻挑選出十萬人馬拱衛京畿,可見這些人都是中國的精英,至少不可能是鴉片鬼,從張光前的武衛左軍便能看出來。一旦這些人裝備上華軍,呃不應該暫時稱秦軍了,裝備上秦軍的先進武器之後,那麼短時間內就是一支精銳部隊。
同時,張雲飛也做好了戰鬥準備;一旦這些人不投降的話,那麼張雲飛是決計不會允許他們投入到周邊省份中去的,必須予以消滅,以除後患。
除了對直隸境內的前清軍隊進行收編之外,張雲飛還要派出一師部隊前往天津府滄州,正式收編聶士成所部,已經阻擊八國聯軍繼續犯境直隸。
公元的年4月7日。農曆2月舊日,星期天,複活節,總理大臣唐紹儀召集各國駐華公使、領事,舉行新聞發布會。
發布會上,唐紹儀代表張雲飛宣布中華帝國之臨時過渡政府成立,以秦代漆,代表中國之臨時政府。
期間,唐紹儀做了一個手腳,他發布了一份前清太後慈禧的讓位詔書,詔書寫著皇帝駕崩且無子嗣。皇族成員難堪大任,言及天下有德者據之。唯有東北將軍張雲飛有這個資格,特命張雲飛接掌大清王朝。
接著唐紹儀引用唐朝武則天改國號唐為周的事例,將清改為秦也就順理成章了,雖然所有人都知道其中的貓膩,但是卻無法阻止以秦代清的事實。
國事無非就是期盼著一個名正言順即可,唐紹儀宣布成立新政府之後。英國公使寰納樂爵士首先代表英國政府承認中華帝國臨時過渡政府的合法性,接著除了俄國和日本外。其他所有國家都在第一時刻予以承認。
這其中除了攝於英國的淫威之外,各國更加期盼的是張雲飛的帝國政府如何解決義和團民亂事件,以及對各國在華利益的保護問題。
當然如果細心發現,就知道唐紹儀又在國家名字上做了手腳,除了對外公開臨時過渡政府是帝製秦朝外。給世界各國的公文中,都是以中華帝國政府的名稱書寫。
張雲飛知道後,並沒有責怪唐紹儀,他的目的本來就是安撫國內勢力和振奮軍心用的。不過,張雲飛很生氣的是,竟然沒有難為住唐紹儀?
不得不說,唐紹儀現在指揮運作國家政府機器已經遊刃有餘,短短一天時間內,先後成立了責任內閣。國會等權利機關,當然國會隻是介小空架子而已,而內閣則將原來的盛京內閣稍作改動照搬過來。
內閣對皇帝負責,國會監督內閣,內閣總理大臣唐紹儀,內閣總參謀長田仁傑,陸軍部大臣趙網,海軍部大臣杜錫圭,空軍部大臣馮如。內務部大臣湯壽潛,外交部大臣梁誠,司法部大臣徐世昌,教育部大臣蔡元培,財政部大臣張塞,交通部大臣詹天估,實業部大臣趙秉鈞。
各部直轄機關主要有:外交部的駐外使領館、各省交涉署、關稅特別會議委員會、法權討論委員會等。內務部的皇家內務府,籌備國會事務局、賑務處、河務局、護軍管理處等。財政部的鹽務署、鹽務稽核所、全國煙酒公賣局、全國煙酒事務署、國稅廳總籌備處、印花稅處、造幣廠、采金局、帝國銀行、通商銀行等。陸軍部的陸軍監獄、陸軍測量局。海軍部的海軍總司令處、海軍艦隊司令處、海軍軍港司令處、海道測量局等。司法部的特種司法事務委員會、司法儲材館。教育部的中央觀象台、編澤館。實業部的礦政監督署、地質調查所、林務處、商標局。交通部的鐵路管理局、電政管理局、哪政總局等。
至於最重要的法律,現在還沒有功夫整理那介小,直隸地區依然處於軍管狀態,法律按照以前檀香山的法律執行。
不過多了一個特別約法,發布了一係列政策法令。如:禁止柳俊除刑訊、跪拜、吸食鴉片、纏足大清拆遷工章節目錄第330章合眾之國總體基本上都是華府原來的機構。隻不過都被放大,細分了。
還真別說,網成立的這個責任內閣當天下午就開始運作了,而起還是非常之忙。
原來靠近東交民巷各國使館區的總理衙門,此刻已經更換了門稍,變成了帝國外交部。
外交大臣梁誠帶著一群外交官員和翻澤們,成立了義和團事件管理委員會,同來自英法美等國家的公使、領事開始了漫長的談判。當然。前提是雙方要求立即停火。
由於聶士成發表聲明,服從大秦帝國政府,改易旗幟。接受帝國政府改編。原本八國聯軍打算全麵擊潰聶士成所部的計哉”因為聶士成所部的拚死抵抗,雖然損失慘重,但兩天來,使八國聯軍未能前進一步。因此各國改變了策略,決定用談判來解決武力無法解決的問題。
對此,張雲飛自然十分樂意,吩咐外奐大臣梁誠,盡可能的維持停戰狀態,將談判拖下去。
八國聯軍停火,原地在南皮城休整,使得帝國政府順利接應到了聶士成所部,保存了這支敢於拚死抵抗列強的軍隊。
同時,位於河間府的武衛中軍和後軍,因為意見不統一,相互火拚。最終被董福祥奪取指揮權,甘軍曆來勇猛,但是甘肅那地方卻是窮的要命。董福祥思前想後,覺得聶士成老將軍都能接受秦軍改編,而且如今受到器重,待遇優厚。
又想到張雲飛財大勢大,如今中國最大的軍閥就是他了,投靠張雲飛的話,將來可以混個不錯的出身。於是在等到張雲飛派出的聯絡官抵達河間府保定的時候,董福祥在得到聯絡官的許諾後,命令他的武衛後軍以及侵吞掉的武衛中軍改易旗幟。正式投靠大秦帝國,並接受秦軍的就地整編。
至此,直隸京畿地區已經金部落入張雲飛的手中。
短短的數天時間內,中華大的上卻是經曆了天翻地覆的震動。
先是光緒帝被載漪帶領的義和團戰士殺死,接著便是張雲飛突然揮軍南下,一路襲取天津、北京,然後清廷的最高領導人慈禧太後代表大清王朝下詔退位,張雲飛在北京以秦行清,建立中國新政府。
這幾天的全國各地,老百姓們都是在戰戰兢掛中度過的,王朝更替,最害怕的其實不是前朝官員,因為他們可以花錢跑路。最苦的是老百姓,因為他們賴以生存的地方可能要發生兵災,而且最難過的是,老百姓可能在一年內要交兩個政府的賦稅!
全國各地都是人心惶惶,當然也少不了各省的督撫們,他們更是心急如焚。
在北京張雲飛稱帝,建立臨時政府之後,各省便都收到了由帝國內閣簽發的電令,要求各省督撫服從大秦帝國臨時政府的領導。
各省督撫們都不是省油的燈,對於張雲飛入主北京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是沒有想到會是如此之快?北京清廷連個屁都沒放出來,就被張雲飛給連鍋端了,這讓各省的督撫們措手不及!
尤其是參與東南互保的幾個督撫們,更是措手不及。
南京兩江總督府,也就是原來的江寧府,更是後世有名的總統府內。兩江總督劉坤一、兩廣總督李鴻章、兩湖總督張之洞、閱淅總督升允、山東巡撫袁世凱正在緊張的開會。
都好幾天了,可是依舊沒有研究出個所以來,原本在孫文等革命黨的牽線搭橋下,幾個中國的實力派總督都準備趁著張雲飛還未立國之際。提前成立一個合眾政府,以確保張雲飛投鼠忌器,不敢對各省督撫們輕易動手。
這些人都清楚張雲飛的實力,以及他們自個的實力,那是無論如何都沒法跟張雲飛正麵對敵的!
可是沒有想到張雲飛竟然提前建立帝國政府,而且還是打著慈禧太後的招牌,堂而皇之的整出個以秦代清的過渡政府出來?更可氣的是。原本他們準備率先占據法力優勢的機會,被張雲飛搶了去,得到了世界主要列強的承認。
如此一來,問題就來了,列強不會同時承認兩個中國政府的,一旦承認的話,那就意味著想要將中國分裂。
這幾個人當中,論能力,李鴻章據首位,但是李鴻章如今病染膏盲,如今帶病來到南京參加各省巨頭會議。都看得出來,李鴻章怕是不行了,好說賴說,也就還有一年半載蹦踞的。
其次就要數兩江總督劉坤一了。這家夥手握著中國的富庶之地不但有數萬新軍,而且還有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南洋水師。不過,劉坤一跟李鴻章幾乎差不多,都是年逾古稀,行將就木的老頭子了,雖然不像李鴻章那樣病態外露,但是劉坤一身邊的人都知道,這老頭也快不行了。
然後就要數兩湖總督張之洞了,話說他到是不論能力和資曆都比較符合合眾國政府的大總統,可惜這張之洞身子骨雖然比李鴻章、劉坤一硬朗,但是卻跟張雲飛有著千絲萬縷的瓜葛。都知道他張之洞跟張雲飛借了不少錢,而且他手下的人更是跟張雲飛方麵的人來往密切,京漢鐵路、漢陽鐵廠、武漢兵工廠到處都是張雲飛手下的工程師,甚至兩湖的新軍都請的是張雲飛手下的教官。
這樣的合作,就算張之洞真的沒有跟張雲飛有什麼瓜葛,他們都不敢放心將合眾國大總統的位置給張之洞。萬一張之洞果真跟張雲飛勾結的話,那他們豈不是都白忙活了?
接下來就是閩淅總督升允和山東巡撫袁世凱了,這閩淅總督升允就別提了,草包一個,更兼貪財如命的貪官,用張雲飛的話講,他是拿錢不辦事的狗官一個。李鴻章、劉坤一等人更是不可能考慮他,因為這家夥把建立新軍的錢都揣自己腰包裏去了,如今點兒本錢都沒有,指望不上他。
那就隻剩下袁世凱一人了,原本東南互保就沒有大清拆遷工章節目錄第330章合眾之國,袁冊凱,是袁世凱死皮賴臉的打通英國人和盛富懷的門氣,一講來的。如今更是參與合眾國之事,而且十分的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