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行自己也隱約提起這些事:“在分家過程中,為了一些具體的事務,比如這個員工或那個員工跟誰之類的,一些爭吵也是不可避免的,這成了媒體中希望集團不和而分家的主要證據。”
但這些情緒都隻算得上偶爾跳濺起的些許微瀾。從事後的效果來說,劉氏兄弟的這次分家,算得上中國企業史上最精彩最完美的“親兄弟,明算賬”,也讓大家各自走上了自己感興趣的發展領域。正如劉永行所說:“分開以後,我們之間的關係反而變得簡單而有彈性。”
樹大要分杈,這是自然規律。在家族企業中,不合則分,即可以避免同根相煎的悲劇,同時也可以盡量避免出現“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連鎖反應,讓整個家族企業毀於一旦。
陳育新對此深有感觸:“我們兄弟間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我們中間很少有人相互附和,除非大家意見一致。既然沒有人能夠充當國王,也沒有人甘願充當臣民,各自為王就是必然的結果。這裏沒有無奈和被迫的萬分,假如不同齒距的巨輪拚裝成一台機器,那麼內部的磨損將不僅影響效率,而且還會使機器壽命縮短。”
耐人尋味的是,分家後的劉氏兄弟仍是保留了“希望集團”這個母體,在其中兄弟股份均等,由劉永言任集團董事會主席、劉永行任集團董事長、陳育新任總經理、劉永好任總裁。希望集團新津基地,則委托陳育新全權管理,他每年會從基地的盈利中拿“工資”,如果當年效益好,董事會還會適當給他“獎勵”。
目前,新津基地原有的飼料廠仍是當地最大的飼料企業,基地生產的“美好”牌肉製品也是西南地區肉類第一品牌,二者每年能為集團帶來數十億元的銷售收入。
在一分為四時仍留下“希望集團”這個母體,這種設計,既包含有對共同創業的那段艱辛歲月的緬懷,也包含著對長輩的尊重與紀念,讓分家後的四兄弟仍然籠罩在血濃於水的親情氛圍之下。當時,劉永行在資金上比較艱難,分別向劉永言和陳育新借了總計七千萬元左右的資金,用以全國擴張。
分家後,兄弟們的企業經營理念和方法迅速體現出來。當時,劉永行的東方公司設在成都高新技術開發區,劉永好的南方公司設在成都未來的金融中心。從哥倆兒總部地點的選擇各具匠心,也體現出倆人發展思路的迥異:劉永行試圖走一條自己積累自我發展的道路,戰略核心是實業穩步擴張為主,資產運作為輔;而劉永好想探索資本經營的新途徑,快速聚合資本以迅速擴張。
劉永行的東方公司通過資產運作,與30多家虧損的國有企業建立資產紐帶。其中,1/3采取兼並收購形式,2/3采取合資控股形式。這種大規模的擴張,使東方公司下屬企業的數目短短幾年從13家增加到60多家,資產規模增加4倍,所創利潤占據集團利潤總額一半。
劉永好的南方公司的下屬公司也達到30多家,同時向多領域出擊。南方公司已涉足房地產、製藥、金融、外貿、印刷、化工、廣告等八大行業,產業跨度之廣,實屬罕見。
“新希望”引發的小小波瀾
各房點燈各房亮。兄弟分家後,小家庭的關係也變得易處理了,企業的財產完全由自己決定,可以自由分配給自己的妻子和兒女,與集團總部沒有關係。
但分家後,在劉永好成立新希望集團並運作上市這一件事上,兄弟四個有著不同的意見。1997年初,劉永好得到了一個上市的指標,於是以南方希望公司下屬的幾家企業為基礎成立了“新希望集團”,這家希望集團的“孫子輩”公司一亮相,第一個驚人之舉就是積極準備在深圳發行股票上市。劉永好的意願是加速傳統家族式企業向現代企業製度過渡,成為社會化的股份公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