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群湧:四兄弟企業大放異彩(1)(1 / 1)

“如果你在一株樹上添加足夠多的新樹枝(變化),並且聰明地修剪掉枯枝(選擇),那麼你可能使其長出生機勃發的枝條,且它們極有機會在持續變化的環境中枝繁葉茂。”

——吉姆?柯林斯:《基業長青》

自從1995年明晰產權後,劉永行和劉永好便開始忙著跑馬圈地。而對於劉家兄弟而言,1998年前後無疑是“最好的時期”、是“希望的春天”!就在這一年,他們提前完成了在全國搶位布點的任務。接下來,他們開始開拓第二主業,進行了重大轉型。

“輝煌的人生是一個不斷刷新自己的過程。過去的希望已成為現實,現在提出新希望就成為瓜熟蒂落的事。所謂新希望就是新目標、新夢想,就是要走出四川的崇山峻嶺,進入江漢平原,繼而奔向大海。我們的目標是大海而不是溝塘堰壑,不能淺嚐輒止,也不能知足常樂,要堅忍不拔、九死不悔,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1996年3月,在新希望集團成立大會上,劉永好作了一番**四溢的發言。

自從1995年明晰產權後,劉永行和劉永好便開始模仿指揮“四大戰役”時的偉人毛主席,把一幅全國大地圖掛於成都希望集團總部的牆上,每天主要做的就是一件事:在地圖的空白處畫紅圈、插紅旗!

兩兄弟唯一的區別是——二哥以夢為馬,在長江以北搖旗馳騁;四弟拿筆做刀,在長江以南割土劃地。長達四、五年的時間內,他們一直忙著跑馬圈地。

雖然集團內部也有人不斷投訴各個企業的管理問題,但由於產品的利潤實在太高,為了盡快在全國搶占空白市場,兄弟倆無暇他顧,隻能暫時把企業管理置於建廠布點的後麵。劉永行後來曾回憶起那段在地圖上策馬奔騰的擴張歲月:“一個工廠的運輸範圍是200公裏,200公裏範圍劃個圈,沒有被圈到的空白地區就是下一個工廠的範圍。”

而在中國經濟發展的這個大舞台上,像劉永行兄弟一樣的私營企業家,身份已經從微不足道的“配角”變成了不可或缺的“聯合主演”——在1997年9月12日召開的黨的十五大中,有這樣一句改變他們身份成分的話:“非公有製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1998年在中國改革史上是帶有幾許悲壯色彩的一年。在3月料峭的春寒中,新上任的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在答香港某位記者問時,慷慨激昂地說了一段後來很聞名的話:“我感到任務艱巨,怕辜負人民對我的期望。但是,不管前麵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都將一往無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在改革開放20周年的當口,從中央決策層到思想界、企業界,每個人都感受到改革向深度推進的艱巨,同時,又對這場變革將把這個國家和自己的命運帶向何方有著莫名的亢奮和迷茫。

著名的經濟學家吳敬璉引用狄更斯《雙城記》開篇的話稱:“這是最好的時期,也是最壞的時期;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任的年代,也是懷疑的年代;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希望的冬天;我們的前途無量,同時又感到希望渺茫……”

而對於劉永行和劉永好兄弟而言,1998年無疑是“最好的時期”、是“希望的春天”!就在這一年,他們提前完成了在全國搶位布點的任務,在地圖上展眼望去,已經是全國江山一片紅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