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進墳墓,還是進天堂——愛情最好的結局是婚姻嗎(2)(2 / 3)

那麼我們該怎樣判斷一個人是否適合自己,別問他人,也別光憑自己的感覺,有以下幾個因素你必須考慮:

1.彼此是最好的朋友

你們彼此都是對方最好的朋友,不帶任何條件地喜歡與對方在一起。

2.容易溝通,相互信任

彼此很容易溝通、互相可以坦白任何事情,而不必擔心被對方懷疑或輕視。

3.有共同理念和追求

兩人在心靈上有共同的理念和價值觀,並且對這些觀念有清楚的認識與追求。

4.雙方認同婚姻關係

你們都認為婚姻是一輩子的事,而且雙方(特別強調“雙方”)都堅定地願意走入這種婚姻關係中。

5.可以協商解決矛盾

當發生衝突或爭執的時候可以一起解決,而不是等以後才來發作。

6.幽默相待,彼此開心

相處時可以彼此逗趣,常有歡笑,在生活中許多方麵都會以幽默相待。

7.非常了解互相接納

彼此非常了解,知道對方的優點和缺點,但仍然互相接納。

8.有第三方支持肯定

從最熟悉你也是你所最信任的人之處,得到支持和肯定。

9.從從容容偶有浪漫

有時你們會有浪漫的感情,但絕大多數的時候,你們的相處是非常滿足而且從容自在的。

10.為人處世和諧默契

你們有非常理性、成熟的交往,你們雙方都感覺到在許多不同的層麵上你們都是很相配的。

結婚不是要找一個比你更優秀、更成功的人,而是要找一個跟你相投,使你心情愉快、能與你和諧生活的人。如果有一個人能夠理解你、欣賞你、包容你,理解你的個性,欣賞你的優點,接納你的缺點,並且讓你盡情發揮自身潛能,那麼,他往往就是最適合你的人。

走入圍城前應該知道的婚姻真相

有人想婚,有人搶婚,有人逼婚,也有人懶得結婚,婚姻對於我們而言,是一筆聰明又糊塗的賬。

戀愛下午茶。

新婚不久的孫雅婷本該是最幸福的,但她現在隻有滿肚子的委屈。她向朋友抱怨:戀愛時,男朋友總是主動請求約會,把她送到家門口;會牢牢記住自己的生日和情人節,並送上精心挑選的紅玫瑰,對自己大獻殷勤;鬧矛盾的時候,不管誰對誰錯,他也總是小心翼翼地賠不是。可結婚後,他像變了個人似的,不像以前那麼好,而且一直都在騙人。

有氧“戀”習吧。

戀愛與婚姻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隻有了解了婚姻的真相,才能適應愛情與婚姻的落差。

聽多了茶餘飯後口耳相傳的鄰裏八卦,看多了報紙雜誌上聳人聽聞的社會新聞,有一部分人會不由自主地產生“婚姻恐懼症”,覺得結婚後可能會有諸多可怕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但那些關於婚姻的談資許多隻是坊間的謠傳,並不代表著婚姻的真相。在這裏,就讓我們一一來破解那些應該明白的婚姻謬論。

謊言一:經過婚前同居的夫妻比直接結婚的夫妻婚姻更牢固。

現代人流行試婚,以為這樣可以更早發現婚姻中的矛盾和缺隙,提早解決兩人相處之中的障礙,而避免到結婚之後再談分手。婚前同居時分手,兩個人都還是未婚的身份,也都還可以完全沒有包袱地去尋找更適合自己的人。而一旦結婚之後再離婚,到時候兩個人就都會背負“已婚”的頭銜,也不利於繼續尋求人生伴侶。

但是現在許許多多的調查都顯示,婚前同居的夫妻在結婚後對婚姻不滿意的程度更高,而且有相當大的比例最終選擇離婚。原因在於,沒有婚姻這個法定的義務存在時,兩個人都還會抱著比較輕鬆的態度對待感情,相處的空間和彈性也更大一些,彼此的包容和忍讓也更多。而這種容忍在結婚後很可能轉變為不能容忍,從而加劇矛盾衝突。

還有一種與之相反的情況,兩個人也可能因為試婚,就用嚴格考試的態度對對方嚴加挑剔,導致一點細微的差異就造成排山倒海似的抱怨和不滿,從而使同居宣告破產,婚姻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