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陳皮雞(1 / 2)

於龍在考慮著要開中餐館的話,要弄些什麼樣的菜色。雖然說開中餐館這麼一個事兒,隻是一個副業。而且這副業還不怎麼重要,隻要不虧錢就行。

但是於龍本人的性格是非常認真的,他隻要做了,就想盡量能做好,所以開個餐館他必然認真。

而且他是學醫的,不是學怎麼開餐館的。他對餐館一點都不熟,在這麼一個情況下,想要開餐館不虧錢,必然要認真。認真到又不虧錢,又不至於太認真,這程度還是挺難掌握的。

像是米國這邊流行的中餐,於龍仔細看了一下,基本上都是酸甜口為主偶爾加一些辣。像是什麼陳皮雞,就是糖醋辣雞塊。這雞塊呢,用的還不是咱國內習慣的帶骨的雞肉,而是純粹的雞胸脯肉切塊炒的。

這種做法,在國內食客肯定要嘀咕的。因為雞胸脯肉柴,這誰都知道。雖然雞胸脯肉多,但是厚實不容易入味,所以做起來基本上雞胸脯肉都是白刺刺的,沒什麼味道,國人把這種感覺,就叫做柴,就是說像是在啃柴一樣的感覺。

而米國這邊不一樣,這邊就喜歡吃大塊的肉,而且還不是太喜歡有骨頭的。所以要真的弄帶骨頭的雞腿肉什麼的,老外就有些抓瞎了。

除了什麼陳皮雞,還有陳皮牛肉,也就是糖醋辣牛肉塊或者糖醋牛柳的感覺。像是什麼左宗棠雞,那就是加了青椒紅椒以及洋蔥的陳皮雞。

還有一種叫做芝麻雞的,那就是不加辣而撒芝麻的陳皮雞。

而像是李鴻章雜碎,這道菜來源更是搞笑。這麼一道菜,名字可真是天雷滾滾,李鴻章雜碎這道菜在米國流行了100多年,冰箱裏有什麼殘羹剩菜拿來大火快炒,上麵再蓋個煎蛋,好了,一碗李鴻章雜碎就完成了。

而來源呢,據說是1896年李鴻章遊曆米國,喜歡到當地的中餐館進膳。當地一些米國人打聽李鴻章吃的食品,中餐館店主難以回答,便說是“雜碎”,於是“李鴻章雜碎”名聲大嘈,風行全米,這就是這道菜的來曆。

然後還有什麼咕佬肉,其實就是大塊豬肉錘鬆後炸酥,裹上橘紅色醬汁就完成了這道酸甜口味的菜。而這種橘紅色的醬汁呢,那純粹就是米國南方的燒烤醬,以玉米糖漿和番茄醬為主,光是想想就知道大概是什麼味道了。

另外像是還有米式春卷,這種春卷簡直就像是中國春卷被照射了過量輻射似的,變異相當大——主要是個子。中國的春卷小小的催催的,也就是五六厘米長短,而在米國這邊,春卷一個個的都大到了十幾二十厘米!

而最具有傳奇性的差別,於龍發現就是所謂的幸運餅幹了。在米國,幾乎每一家中餐館都有這種東西,一個麵皮弄成類似餃子一樣包起來,然後裏麵藏了一卷小紙條,上麵寫著一些吉祥幸運的話,或者是一些心靈雞湯之類的話。

每一張紙上寫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老外倒是挺期待每次拿到不同的枝條。不過一般這種幸運餅幹,並不是出售的,而是放在店門口,讓人隨意拿的。畢竟這種餅幹也不好吃,隻是沾沾喜氣而已。

於龍在市麵上轉悠了一下,發現市麵上主要的中餐館,還是粵菜為主。畢竟當年嶺南那邊出來打拚的人比較多,所以粵菜出國也最早。而這些年來,不少人也把川菜帶出了國。

於龍是不懂菜係的,真的讓他選個菜係,他也選不出來什麼合適的。不過他也不在乎什麼菜係,隻要米國人能喜歡吃,那就行。

要開一個餐廳還要能火,關鍵就在於菜色!做菜過來這才是餐廳的本業,其他的都是虛的。人家海底撈那生意很火爆,怎麼說也是因為人家這餐館的火鍋味道還可以,雖然並沒有好吃到讓人吃了還想吃,但是起碼不比其他的火鍋差多少。這樣的情況下,靠著服務才能一枝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