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自暴君永樂篡逆以來曆代昏王都名不正言不順,我大明朝所有臣民人人得而誅之。大明朝卻是不同,想我太祖皇帝起於草莽,成於軍伍,南征北伐,驅除韃虜,硬是從元人手中奪取偌大一片真正屬於我天朝人的錦繡江山。我天朝上下地無分東西南北,人不論男女老幼,都應該衷心熱愛我大明朝,誓死捍衛我大明朝才對,怎麼能夠反叛大明朝呢?”黃衫少男說的條條在理。
沐林生又是一笑:“古語道‘國不可一日無君,家不可一日無主’,兄弟說要反大明朝皇帝,果真大明朝皇帝給反下去了,請問將由誰來治理我大明朝山河?天下無君,必致天下大亂,那時不知又有幾人稱王幾人稱霸。且不說亂了國家苦了百姓,便是國家不亂百姓不苦,天朝內部尚自自顧不暇,一旦外敵乘隙而入,天朝江山或可再度淪入異族之手,果真如此,豈不就是反掉了大明朝了嗎?”
黃衫少男沉思片刻:“薑太公有雲:‘天命無常,惟眷有德。’又說:‘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天有時,地有財,能與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歸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難,救人之患,濟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歸之。與人同憂,同樂,同好,同惡,義也。義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惡死而樂生,好德而歸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歸之。’永樂暴君不仁不義、失德失道,本不該擁有天下,其子孫後世竊據廟堂之上如能行仁義修道德也便罷了,可事實如何?昏君怠政,權臣當道,閹豎橫行,藩王大肆兼並良田,官府無度壓榨百姓。天朝百姓早就怨聲載道、苦不堪言,倭寇韃虜更是囂張猖狂屢屢掠我財產犯我邊境。這等昏君有又如何,無又如何?在下反大明皇帝正是為了拯救我大明朝百姓,重整我大明朝江山,使我大明朝江山永固、萬世永傳。”
沐林生鼓了兩下掌:“兄弟此番情懷堪比王霸謀。可是,要打爛一個舊的也許並非難事,要建設一個新的就絕非易事了。適才曾說到‘國不可一日無君’,大明皇帝給反下去了,不改朝換代,也要重立新君。按照大明江山永固萬世永傳的設想,新君毫無疑問仍該立朱氏子孫,懿文太子一支倒是太祖皇帝正宗嫡傳,但世所共知,靖難之後這一支已經絕嗣了啊。而除了懿文太子這一支係,再論,也就隻有永樂帝這一支係最為正宗了。那請問,兄弟反大明皇帝結果並無實質改變,還有什麼實際意義呢?這還是兄弟反大明皇帝想要的最好結果。”
黃衫少男一臉淒然:“最差的結果呢?”
沐林生道:“當然是連同大明江山一起給反掉了。”
黃衫少男默然無語,半晌,咬著牙:“這都不是我想要的結果,還有更好的結果……我想要的結果!”
沐林生望著黃衫少男冷肅的臉:“兄弟想要的結果是什麼?”
黃衫少男突然雙眼噴火:“你不要問!我隻要反大明昏君,別的什麼都不管!”
沐林生一凜,試探的問道:“反君不反明,還真是在下遇到的最最奇怪的事情,兄弟能否告訴……”
黃衫少男問:“你反大明昏君嗎?”
沐林生搖搖頭:“在下既不反明,更不反大明皇帝。在下隻是想……”
“你不要想了!”短衫少年語氣甚是決絕,“道不同不相為謀,你我既非同道,在下無可奉告!”
沐林生還想再說,短衫少年“嗖”一下寶劍出鞘:“仁兄既然是大明昏君忠臣,便不是在下的朋友……”
沐林生向周圍一指,麵含微笑:“兄弟不把在下視作朋友,恐怕這些人裏再找不到一個能做兄弟朋友的人了。”
黃衫少男冷冷的道:“仁兄是說我與天下人為敵嗎?”
“在下絕無此意。”沐林生連連搖手,聲音壓下來,“在下的意思是這些人是不是兄弟的敵人不好說,但絕對沒有一個能做兄弟的朋友。我也一樣。所以,我們應該聯手……”
“不可能!”黃衫少男劍橫身前,“朋友有那麼好成的?”
“你是說不打不成交嗎?”沐林生點著頭,退後兩步,突然也掣出劍來,“那就先打打看!”
“打了也未必成交!”黃衫少男嘴角浮現一絲不可捉摸的笑意,但笑意一閃即逝。
兩個拉開架勢要決雌雄,群雄雖看不明白,倒也大大出乎意料,根據兩個針鋒相對的那一番激烈言辭,可以確定兩個不是一夥的,也不可能是不共戴天的仇人,但何至於翻臉如翻書,正好好地說著話轉眼就要刀兵相向呢?年輕人到底還是年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