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聽花落,待字閨中(1 / 2)

總是在午夜醒來,抬頭看看窗外的夜色,還有對麵樓群的一扇扇窗子。總是很希望在某一扇窗裏,聽到我和丈夫、孩子安睡的呼吸聲,牆上掛著我們親密的合影、地上睡著兩隻純種雪橇犬、門上掛著心形的風鈴,那是我愛的港灣,是我的家。不過,這個夢想一直都隻是夢想,我小小的單人床上,始終都隻有我自己。

28歲的我已經習慣單身的日子,並且將單身的每一天都過的風生水起活色生香。我一直在等待,並且認為等待愛的女子,一定是最美好的。我在等待的路上慢慢成長,慢慢變得更美、更瘦、更有氣質。在尋找愛的路上,無論是學曆、閱曆、經驗還是其他什麼,我都收獲良多。我始終相信,我等的那個人就在不遠的未來,他也和我一樣在默默等待,他會和我一起把新生活打開。

一直覺得,大齡未婚不是什麼個別現象,隻不過不婚的原因千奇百怪而已。這多年,我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相親嘍,看過的男人也有好幾麻袋了,所以頗有些心得。哎,都說是久病成醫,不是吹牛的噻,我自認為我已經相親成精了,嘻嘻,您吐了麼?歐耶。就我的分析來看,年齡大了不結婚,無外乎以下幾種情況:

A:想要戀愛結婚的一群

A1:心懷期待型。我,葉葉就是這個類型滴,謔謔!這一類人通常是在尋找,而沒有找到合適的人和期待的感覺,所以耽誤了下來,他們一般都過著充實的日子、擁有超乎尋常的耐心、稍微有那麼一點點點自視過高。這類人結婚肯定挺幸福,不婚也過的挺滋潤。在悠然的等待中積累自信,在平靜的生活中領悟人生。

A2:父母逼迫型。這類人大都因為父母的原因,沒有和當初的對象最終走入婚姻。過了結婚的年齡,父母更加著急,所以逼著他們結婚,他們父(母)命難違,所以隻好在心裏繼續愛著那個,在生活中尋找能得到父母喜歡的這個。

A3:脾氣古怪型。不知道他(她)們是因為大齡而古怪還是因為古怪而大齡,總之就是行為孤僻、思維怪異,讓人不容易接近。越老越古怪,越古怪越沒人問津,越沒人問津越秉性難改,所以就成了結婚狂或者“不婚”狂。

A4:瘋狂現實型,也可以叫做用己換金型。總覺得自己能賣個好價錢,總是盯著別人兜裏的錢,總是問:有車麼?賽馬不行,怎樣都得是寶馬啊!就她那個牽馬的長相、喂馬的身材、洗馬的品味、睡馬圈的命,還妄想找到金龜婿,耶耶耶,瞧把她給美的。

A5:超級挑剔型。目高於頂,總是看見別人的缺點,不能寬容的對待別人。通常自視太高,不夠平和不夠氣質。一般都是博士、公務員之類的能人和強人,絕對不肯屈就的那種,經常笑話別人、挖苦別人,自覺(讀音是腳)不錯的人。

B:不想戀愛結婚的一幫

B1:單身主義者。想單身的原因不同,但是就是抱定了單身的決心,自己一個人坦然的走下去。這些人不聽勸阻、不給別人機會,任你說破大天,我就是不結婚不戀愛不相親。追求自由也好,向往獨立也罷,總之就是孤單是福。

B2:舊愛難忘型。他(她)們基本都有過刻骨銘心的愛情,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和那個她(他)走在一起,他(她)們過不了自己心裏的那道坎,還是最愛那個她(他),所以寧願守著心裏的唯一來過日子,無論碰到多麼好的,都不會再愛任何別的人。

B3:父母陰影型。也可以說是恐婚型,就是對婚姻沒有期待,覺得婚姻是恐怖的牢籠。這種人大都父母的婚姻不幸福,從小在缺失的愛裏長大,甚至聽著父母的吵架聲、流著淚入睡,所以他們基本不會結婚,頂多是同居或者戀愛著玩玩而已。當然也有人因為這樣而非常想結婚,想找到不同的、更多的愛,也有可能的。

B4:嬰兒心態型。還可以叫依賴家人型,就是長不大嘍。要麼他們經濟不獨立要麼就是沒有責任感,這樣的人永遠不想長大,活在父母的庇護下,有點無奈有點鬱悶。他們也叫啃老族噻,還容易轉化為戀父或者戀母情結的呢。

B5:離婚後遺症。結婚麼結過了,離婚麼也離過了,受過傷的人輕易就不會再碰婚姻這個zha藥桶了。哎,怎麼好好的愛就變成了傷害,就是同居、找情人也再不結婚了。對再婚的恐慌,讓很多人錯過了可能的幸福。

C:特殊人群

比如像《非誠勿擾》裏葛優遭遇的那位茉莉之類的,就不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