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那時候似乎蠻重要的事(2 / 2)

隻要她願意,就能接觸到當時活躍的文藝分子,艾茲拉·龐德,T.S.艾略特,詹姆士·喬伊斯,薩繆爾·貝克特,聶魯達。她還參與了威得漢姆·劉易斯引領的"旋渦派繪畫"浪潮,被"達達團體"和超現實主義的小圈子所接納。她曾經做過上述幾位詩人的情人,關係雖然短也無結局,卻深刻影響了詩人,詩人們似乎在文字裏對她競相讚美。在露易絲·戈登教授的考證中,艾略特曾在《荒原》裏用一個章節《Fresca》來描寫南茜·裘納得,後來被妒忌的艾茲拉·龐德給刪掉了,關於此事艾茲拉·龐德又寫了首長詩來詛咒那些愛上南茜的男人。聶魯達的《愛情的十四行詩選》裏的"要不是因為你的眼睛有著月亮的顏色/有彩虹,有勞動,有火焰的白天的顏色……"這一章節也是特意為裘納得所寫。教授說,他們愛她並非僅僅因為她的美貌、地位或者放肆的性觀念,還因為她的熱忱、正直以及對文學同等的才情和熱愛。她也出版了詩集《月下》和《逃犯》,當母親斥責她是無用的廢物後,她又在倫敦郊區開了出版社"Hours Press",手工印刷,限量出版,是當時最成功的小型出版社。薩繆爾·貝克特就是在那裏第一次為世人所知。

爵士鋼琴家亨利·克勞德大概是她最深愛、關係最長久的情人了,他是個黑人,南茜·裘納得為他癡迷,也為他講述的美國的種族歧視感到憤懣,於是開始著手撰寫長篇曆史文化作品《黑人》。同時她的母親對這段關係頗有微詞,輕蔑地對一記者說:"你是說,我的女兒認識一個黑人?"為了回擊,南茜·裘納得又在報紙上撰文兩篇:《有人'認識'黑人嗎?》和《黑人男性與白人婦女的關係》,從此母親與她斷絕往來,剝奪了她的繼承權。《黑人》有885頁,對非洲曆史與文化及全球黑人有縱觀的描述,大約是最早的具有全球視角的黑人研究著作。可南茜·裘納得已被踢出上流社會,黑人情人也被視為醜聞,這本書被全然忽略,《紐約時報》隻有一篇簡單概要,《泰晤士報》報道了她母親丟失了昂貴手鐲,卻沒提這本書一個字。

西班牙內戰因為德國和意大利的參與而變成了一場反法西斯戰爭,文藝分子表明立場是種時髦。南茜·裘納得的一些情人站到了法西斯一邊,她站在了另一邊。她被《曼徹斯特衛報》聘為戰地記者(她精通英語、法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和德語),是堅守在西班牙的少數記者之一。她寫文章抨擊弗朗哥暴政,幫助難民離境,一度被希特勒列在顛覆分子名單中,被弗朗哥政府通緝。而且,這個被已經被剝奪了財富的女繼承人,即使自己都吃不飽飯,也會變賣家財來接濟反法西斯力量。

南茜·裘納得最後的家園,坐落在西班牙邊境處的La Mothe,荒僻而難以到達。因為顛沛流離、抽煙和酗酒,她落下了一身病:風濕、哮喘和神經炎,寫點小文章謀生,不出門也不見人。她不算眾叛親離,隻是不願意老友見到她逐漸枯萎的生命。一天她外出散步,因為被風濕折磨,摔倒在路邊,警察發現時,她是個孤獨的無名老人,隻能被送進附近醫院。在輪椅上她要來一張紙和一支筆,想寫一首詩,隨後她暈了過去,慢慢停止了呼吸。

露易絲·戈登教授在采訪將結束時發來一封非常長的信,她說受裘納得家族之邀,正準備開始"瑪麗女王2號"之旅(歸屬該家族),在遊艇上將進行4個關於南茜·裘納得的演講。為此她不得不重新閱讀這本傳記,雖然成書後她始終不忍去讀,因為那晚年慘景總叫她落淚,葬禮上,抬棺的人比悼念的還要多。南茜·裘納得是個慷慨付出而恥於索取的人,那些曾經似乎蠻重要的事都已不再重要,但她對正義的追求和博愛之心已經改變了這位傳記作者。"我站在她的墓前,似乎有一種超常的體驗--我正在觸摸她的靈魂。那裏很熱,那裏是巴黎,我精疲力盡。但我因為跟她成為心靈上的朋友而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