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時尚美學人人想穿花衣裳(3)(1 / 3)

無論如何,雖然你並不能在龍年穿上“龍袍”,但如果願意還是可以買一些帶有龍主題的用品,讓自己龍姿英發地進入新的一年。

鉚釘倚天劍,雙排扣屠龍刀

“今年秋冬包包的朋克風,主要元素是鉚釘,拉鏈和長流蘇。鉚釘尤其多——不論是肩包提包,還是挎包手包,甚至尿布包,在設計師的才思創意之下,從各種角度,以各種形式,鑲嵌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鉚釘。Hammitt尿布包(850美元)Alexander Wang Coco手提包(899美元)YSL鉚釘版Easy T。”

不好意思,以上這一段我是從海報時尚網上Ctrl+C和Ctr l +V下來的。除了包包,時裝品牌如Giles、Balmain、Alexander Wang 、Hermes、YSL等,每個品牌都要搭上與鉚釘“鉚上了”。

“特點明晰讓雙排扣短大衣在T台上擁有無法被忘記的地位。眾多品牌和設計師在09秋冬的秀場上用她們的理解詮釋著Redingote riding-coat。”

很抱歉,以上這一段又是從《時裝》雜誌上抄下來的。

其實你可以不用看時尚網站或時裝雜誌,隻要在街上隨便瞄一眼,或者環顧一下這趟班機機艙,你就會發現鉚釘與雙排扣的無處不在。

鉚釘的出現本身不是用於服飾,它原本服務於馬具,想那奔騰之駿馬身上,若沒有鉚釘死磕,那些鞍具三下五除二就“五馬分屍”了,最先大規模地使用鉚釘於衣服上的,是十九世紀牛仔服出現之時,淘金者們在美國西部撿錢,將金塊(不要想它有多大)放在牛仔服的口袋裏,口袋可經不起撐,很快就掛了,於是好事者靈機一動,在口袋著力點打上鉚釘,這下口袋牢固,可以多多裝金塊啦。正本清源而言,鉚釘原本就是爺們的元素。

而雙排扣原本也不是娘們玩的,十九世紀它是軍隊服裝上的實用元素——可不隻是裝飾(所有的裝飾元素在起源時都有其實用性,當實用性消失時,“殘餘”的事物就成了裝飾,人類學這樣認為)。後來雙排扣被移到男士西裝上,要知道大顆粒的扣子或金屬扣子本來是被用於展現男性力量感的。故事說到再後來,因為俄國男軍裝改良的短款軍外套被女士們熱捧,於是,雙排扣在女裝上露麵的機會遠遠大於在男裝上炫的機會。

鉚釘也罷,雙排扣也罷,總讓人想起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朋克風,事實上,當季對這兩者的執迷,正是時裝界這幾年一直熱衷於“複古”七十年代的“症候”,其實這“古”連舊都未舊,更不用說“生鏽”,“複古”之本質隻是在毫無靈感的時候抄襲尚未過眼更未煙雲的昨天,關於此事,我曾寫過《缺乏創造,立馬複古》一文,不多贅述,若看官好奇,不妨穀歌來讀讀。我想說的是,如今的時裝設計師們多是不讀書之輩,不知秦漢、無論魏晉的半文盲,在設計時談不上“靈感”,隻多隻是靈機一動。靈感是投入之後獲得的創造之啟發,而靈機一動隻是觀念上的小聰明。

鉚釘與雙排扣的複古不隻是設計師們的一廂情願,情勢也與經濟低迷有關係。美聯儲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加奧巴馬加所有經濟學家,既然都不能提升經濟,那設計師們隻好提升女士們的肩線了;既然都不能讓經濟從包裏硬起來,那設計師們隻好在包外與服裝外做“硬文章”罷。不能變改世界,就改變一下世界的象征,讓世界在低迷時看起來力量十足,讓鉚釘的倚天劍與雙排扣的屠龍刀掩去骨子中的萎靡。這才是時裝的本質:讓一切看起來再好不過了。

就如每部電影中都會有的爛俗台詞:

“你沒事吧?”

“我沒事。”

那樣還不夠誇張

我一直在疑惑:從時裝中尋找深刻的東西是不是很扯淡的行為?最近我告訴一個女孩:普通人對時裝基本處於誤解的狀態。但是,如何讓普通人了解時裝?人手一本教材?扯淡!拖去看時裝秀?更扯淡。時裝藝術離日常生活太遠,想不被誤解都不可能。作為一個時裝評論人士,我甚至有時對時裝會處於失語狀態。

尤其是麵對男裝的時候。

2010秋冬巴黎男裝周,男裝的又一次視覺盛宴,從中我們又看見了什麼?事實上看見什麼並不重要,因為T台上的服裝基本不會出現在門店裏,偶爾有一些也是“改版”後的。一個時裝品牌,T台上的作品與店裏的作品關係並不大,T台上是燒錢的藝術,門店是吸金的商業。在時裝工業界,藝術與商業之間的關係總是矛盾大於愛戀。所以T台並不能傳達出品牌當季真實的趨勢。而男裝,基本更談不上“趨勢”,因為女人的衣服是害怕與眾相同,而男人的衣服是害怕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