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1)(2 / 3)

“丞相大人一派親賢下士的周公之風,令在下欽佩不已。”蔣幹順勢而起,拱手而答,“在下此番前來,非為在下一人而來,亦非為丞相諸人而來——”

他此語一出,賈詡、毛玠、司馬懿、夏侯淵、曹純等相府僚屬不禁麵麵相覷。這蔣幹的話一開口便講得有些怪怪的——他非為彼而來,非為己而來,所言豈不荒謬也?

迎視著曹操一片愕然的目光,蔣幹不慌不忙地補充道:“其實在下此番前來,乃是為天下蒼生而來,在下心中念念所存者,隻盼丞相大人一統六合,匡複漢室,拂淨高穹之雲翳,重灑日月之明輝,拯萬民於水火之中,措天下於衽席之上也!”

“這個……蔣君何褒之太高也?本相實不敢當。”曹操聽了,神情微微一怔,複又捋髯而笑。

賈詡在一旁忽然開口插話道:“蔣君,本座乃涼州寒士賈詡,這廂有禮了。據聞蔣君之師父乃江東名儒秦鬆先生,那日柴桑城中‘群儒舌戰’之事,想必蔣君亦有所耳聞矣!卻不知以秦鬆先生之通才博識,為何竟不能在柴桑孫府折服諸葛孔明,以致今日他竟借來江東水師阻撓丞相大人一統四海之偉業?”

蔣幹一聽,心頭頓時暗暗一跳。這曹府之中,果然是陷阱重重!自己剛一踏足進來,這個賈詡就跳出來給自己一個下馬威!哼!咱們“騎驢看唱本——走著瞧”!於是,他麵色一定,侃侃而道:“賈大人您有所不知,人生世間,智者自智,愚者自愚,賢者自賢,鄙者自鄙——正如聰明多智之賈大人不能搖身一變而成有勇無謀的張繡將軍,有勇無謀之張繡將軍不能搖身一變而成聰明多智的賈大人!柴桑孫府‘群儒舌戰’大會之上,張昭、顧雍等老朽聽信諸葛亮之蠱惑而執節不終,半途易心,秦先生也無可奈何。而今秦先生已辭官歸鄉,不再過問江東之事。在下卻不願效仿秦先生這等隱誌自高之舉,故而趕來此處,完成秦先生平生未了之誌,襄助曹丞相兵不血刃,揚帆而下江東六郡八十一縣!”

毛玠聽罷,臉色微變:“蔣君的口氣好大!以蔣君之才,堪與諸葛亮為敵否?不然,憑爾之能,何敢狂逞於丞相大人麵前?”

“這位大人此言差矣!諸葛亮不過一名過其實之庸儒耳!豈能與在下相提並論乎?”蔣幹哂然一笑,撇嘴道,“他素來自稱乃管仲之器、樂毅之才,那管仲輔佐齊桓公,一匡天下,稱霸六合;那樂毅憑借弱燕小國之資,一舉連拔齊國七十二城——皆是濟世匡時之真丈夫也!而諸葛亮恬不知恥,引為己喻,在草廬之中不事耕耘,但以炎炎大言蠱惑人心;便是出山歸附劉備之後,他亦無奇謀妙計以弼之。當日王師南下,他也唯有與劉備棄甲拋戈,望風而竄!此人上不能報劉表以安庶民,下不能隨劉琮以歸朝廷,輔劉備則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惶惶若喪家之犬,竟至乞食於孫權門下、移禍於江東父老!諸君請看,他哪有一分一毫堪稱管仲之器、樂毅之才?”

雖然賈詡、毛玠、司馬懿都聽出他這席話裏偏激之意太盛,嘲諷之氣太濃,虛浮之語太多,但他這畢竟是在為曹軍放口痛罵諸葛亮啊!誰會傻到跳出來與他辯論呢?於是,一個個隻得笑而不語。

曹操卻是聽得心花怒放——這蔣幹站在他麵前狠狠罵了一通諸葛亮,也算是替自己出了一口惡氣。他笑罷之後,眉頭一皺,徐徐又道:“江東周瑜精通水戰,用兵詭異,蔣君可有對策否?”

“周瑜何足道哉?他不過是一介虛有其表的風流郎君罷了!曹丞相您有所不知,昔日蔣某在會稽郡‘萬源書院’讀書時,魯肅、周瑜皆為蔣某之同窗好友也。”

“哦?原來魯肅、周瑜竟是蔣君的同窗好友?卻不知他二人堪與蔣君為敵否?”曹操愕然而問。

“這個……當時‘萬源書院’裏曾有一段流言:‘據險把關真子敬,跨江水戰佳周郎,舌燦蓮華奇子翼’——他二人與蔣某談兵論戰,一向是屢落下風,心服口服!丞相大人勿憂,你隻需用一舟數仆送得蔣某過江而去,蔣某定能說服他倆束手歸服!”

聽罷蔣幹這番話,曹操撫著虎髯,陷入了長長的沉吟之中。且先不談這蔣幹的話有多大的可信度,但就此刻派遣蔣幹過河勸降周、魯二人這事兒本身亦已值得推。幾日前自己的水師剛剛在回龍灣處被周瑜的伏兵打得大敗,今天本相便要派遣蔣幹前去勸降。倘若蔣幹所言有虛,豈不會讓周、魯二人嗤笑自己無能而出此下策?當然,勸降招撫之策亦不是不可施行。但一定要因時製宜,伺機而發。現在肯定不是派人前去勸降招撫的最佳時機。總得等到自己手下這些水卒休養調息,恢複元氣,重振雄風再在江麵上扳回一場勝局之後,方才可以順勢冠冕堂皇、威風八麵地派出蔣幹到對岸去勸降招撫——那時節應該才會是大有成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