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難以避免的愛情戰爭(9)(1 / 3)

這兩次看起來有些詭異的愛情,顯然都與葉子的童年經曆有關係。在她3歲的時候,她的爸爸和媽媽離婚,從此杳無音信,不知道去了哪裏。葉子曾多次問媽媽,爸爸去哪裏了。但一聽到這個問題,媽媽就會罵她、打她,嚇得她再也不敢在媽媽麵前談爸爸。

並且,爸爸離開後,媽媽沒再嫁,兩人一直相依為命。媽媽說,她沒有再嫁人是因為不想給葉子找一個後爸。她還對葉子說,爸爸之所以離開這個家,是因為他不喜歡女兒。等女兒出生後,他很想妻子再生一個兒子,但因為計劃生育政策,這當然是不可能的。所以,爸爸離開這個家庭,去找了另外一個女人。

“媽媽一切都是為了我好,我總覺得欠媽媽好多,所以總想補償媽媽,非常聽她的話。”葉子說。的確,上什麼大學是媽媽安排的。大學畢業後,也是在媽媽的建議下,她來到廣州工作。

剛來廣州的第一年,葉子的工作很不穩定,她一年內換了8個工作,每次都是因為懷疑男上司或男同事對她圖謀不軌。第二年,她想幹脆認命吧,才在一家港資公司穩定下來。但出乎她的意料,的確有男同事對她開一些過分的玩笑,但並沒有誰真正騷擾她。

穩定下來後,她把媽媽接到廣州一起生活。不久,媽媽就看中了她的男同事張為,並逼著她和張為結婚。張為是好人,而且非常喜歡葉子,但葉子對他沒有什麼感覺,隻是為了讓媽媽高興,而且認為“媽媽看男人肯定比我眼光好”,於是在2004年嫁給了張為。

結婚不久,葉子就發現,她實在無法接受與張為做愛,“的確是沒有一點感覺”,而張為鬧了一段時間後也被迫接受了她的協議:不做愛,但彼此照顧。“這是交換,他給我和媽媽提供住的,我和媽媽打理他的一日三餐和日常家務。”葉子說。

不到30歲的張為不可能忍受沒有性的婚姻,他試過去找別的女人,但葉子一發現苗頭就會鬧個天翻地覆。最後,張為提出離婚,但葉子卻不同意。張為發現自己什麼都不能做,逐漸得了嚴重的抑鬱症。他警告葉子說,她最好去看心理醫生,否則說不定哪天他會自殺。

分析:潛意識深處知道答案

受傷的父母讓我們做一些事情報複另一方父母,並且會向我們灌輸一些對異性的恐懼。盡管我們本能上知道,這樣做不對,但為了表示對和自己一起生活的父母的忠誠,我們會強迫自己認同他(她)的觀點,並把這種觀點帶到自己的戀愛中去。葉子的案例很典型地體現了這一點。

“葉子嫁給媽媽中意的男人,是女兒在替媽媽戀愛。”於東輝說,“但是她不可能違背自己的真實感受,所以實際上無法真正替媽媽戀愛。這一點在離婚上也體現了出來,她不想和丈夫離婚,其實是對媽媽的認同,而她的內心深處其實知道該結束這場婚姻。”

並且,我們潛意識深處都知道,真相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所以,盡管媽媽是二十年如一日地向女兒灌輸她的觀念,而葉子也表現得很相信這種觀念,但是一旦在催眠狀態下,讓她扮演父母的角色時,“他們”會自動說出真相。而當把藏在潛意識深處的真相說出來後,治療就基本上成功了一大半。

治療:通過心理劇還原真相

對葉子的治療分六次完成:第一次是了解葉子的基本情況;接下來四次都是采取心理劇的方式,不斷地進行角色扮演;最後一次做的是一些常規的處理。

第二次的治療處理的是葉子和丈夫的關係。在催眠狀態下,於東輝和葉子輪流進行角色互換,譬如於東輝先扮演葉子,而讓葉子扮演張為。接下來,於東輝扮演張為,而讓葉子扮演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