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 戰與和(上)(1 / 2)

昨天午後遼東戰報傳來之後,趙誌皋就和熱鍋上的螞蟻一樣不安,張位也陷入了深深的疑惑和擔憂之中,疑惑的是遼東軍悍勇冠絕大明,為什麼初戰就敗了,擔憂的是此事會對大明的聲譽帶來不良的影響,以及另外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作為朝貢體係之外突然出現的挑戰老牌強國的日本,突然之間充滿了存在感,讓朝中群臣也相當不安。

兩位閣老一夜未眠,苦思對策,然後等待著皇帝陛下的召見,一直惴惴不安,當然他們所一夜未眠苦思對策的根本原因不是朝鮮,和群臣一樣,是另外一件事。

直到石星帶來的這兩份奏折,讓他們的心境發生了變化。

這是一份很罕見的請戰折子,對,相當罕見,因為請戰的是一名武將,一名剛剛在西北立下偌大戰功而被封為平虜伯的名將,蕭如薰。

那個以火器大破套虜,又以火藥掀翻巨城的名將,在朝臣心裏並不是很有存在感,因為他並沒有和任何文官有什麼來往,入京以後也不曾像李成梁那樣選擇文官大佬投效,隻在武將勳貴集團中間遊走,儼然成為武勳新貴。

他的身世不清白,首先就和魏學曾還有葉夢熊的關係太深,可以看作舊部,甚至是餘孽,不能相信,而且看樣子他也沒有加入文官集團門下走狗的打算,自然,文官集團的大家也不鳥他。

這個檔口,這個家夥遞上了一份請戰折子。

裏頭詳細列舉了他所分析的遼東軍之所以戰敗的原因和他知道的朝鮮信息,得出了朝鮮不適合大部騎兵入境作戰的結論,而當以步卒為主力,以火器為重要武器,他提出,調寧夏火器營五千、浙江炮手五千,浙江刀盾兵一萬,山東槍手一萬,宣大弓弩手一萬,合兵四萬,輔以遼東騎兵三千,入朝討伐日本。

本來這種折子是根本不會被文官重視,直接丟掉,因為武將有什麼資格和本事討論兵務?那是我們文官的事情,你們隻要帶好兵就行了,其他的我們做主!

但是現在,情況發生的微妙的變化,文官們對朝鮮狀況一無所知,而這個蕭如薰卻仿佛對朝鮮十分了解一般,細致的提出了出戰必要,就連趙誌皋這位糊塗先生都覺得這個計策很好。

張位和石星一起冒出了一個想法。

這是個帥才,要命的帥才,還是個伯爵!完美契合了大明前期率軍出征的主帥要求!

武將裏出現了一個帥才!能和李成梁比肩的帥才!

這是好,還是不好呢?

石星和張位互相看了看對方,又看了看抱著這份奏折看的連連點頭的趙誌皋,一起露出了無奈的神情。

他們選擇把這份奏折遞給皇帝,把這個燙手山芋遞給皇帝——做官做到他們這個份上,已經不單單是一兩個地方勢力的代表人物了,而是一整個派係的利益代表,在這種關乎國家乃至於國際問題的大事上,他們不敢妄自做出決斷。

其實張位根本不想參合這件事情,隻是老糊塗趙誌皋喜歡這份折子,而石星又旗幟鮮明,他根本不想把這件事情鬧大,根本不想理睬這個武將,然而,事情有了變化。

另外一份奏折,是建州衛女真首領、建州衛都督僉事佟奴兒哈赤的奏折,他上書,說他剛剛統一了建州女真諸部,可以更好地為大明戍邊,因此乞求朝廷能賜給他金頂大帽服色及龍虎將軍職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