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沈惟敬談過之後,蕭如薰帶著那幾杆鐵炮回了官衙找到了正在埋首處理事物的袁黃。
“這就是倭寇的主力火器?”
袁黃提起一支,掂量了一下分量:“較我大明鳥銃略微沉重,而且看起來威力也會更強一點啊!沒想到倭寇在這方麵居然走在了大明的麵前。”
蕭如薰點了點頭:“甭管他們是不是小國寡民,在這方麵,日本的確走的更早,他們比大明更早得到了佛朗機人的鳥銃技術,加以改進,成為了現在的鐵炮,而大明得到了日人的鐵炮和佛朗機人的鳥銃之後隻是仿製,尚未加以改進。
現在大明所使用的鳥銃也就是二十年前倭寇使用的鐵炮,那還是海盜使用的,並非是日本正規軍使用的,這二十年裏日本的鐵炮是否有精進還不得而知,需要讓工匠仔細看看才能知道,明天我們也試一試這鐵炮和鳥銃的差距所在,才不至於吃虧。”
袁黃麵色沉重的點了點頭:“看來得著人著手研發更精良的鳥銃才可以了,否則武器上不如倭寇,那可不妙。”
“未必。”蕭如薰搖了搖頭:“鳥銃畢竟是單兵火器,威力有限,日本小國寡民,資源甚少,不如我大明地大物博,隻能發展這種單兵火器,大明地大物博,資源甚多,所以可以使用火炮,這些時日我得到的消息裏,發現日人軍隊裏火炮數量極少,完全無法和大明火炮相提並論。”
“如此倒是個好消息。”袁黃打量著手裏的鐵炮,沉聲說道:“既然大明的鳥銃和倭寇的鐵炮都是來自佛朗機人,卻不知這佛朗機人的火器已經精良到什麼程度了呢?季馨啊,這仗打完以後,咱們得和兩廣那裏的佛朗機人打打交道,從他們那裏弄來佛朗機人最新的火銃拿來看看,不能落人於後啊!”
蕭如薰十分讚同:“這方麵我已經有了初步的設想,總是靠外人是不行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他們未必會把最新的技術給咱們,咱們得想辦法自己研究,咱們可是火器的老祖宗,唐末就開始使用火器了,佛朗機人的火器照理來說還是咱們給傳過去的,隻是這些年來未曾朝著一個方向使勁兒。
我聽說佛朗機人所處之地,軍隊列裝的火器隻是鳥銃和火炮兩種,專門朝著這兩樣裏使勁兒,咱們卻是全麵開花,火箭火雷火槍火炮一起研究,五花八門的全都是,勁兒沒朝著一處使,這才落人於後,這些年的仗打下來,越來越覺得隻有鳥銃和車炮才是最實用的火器,這點得和朝廷說明白,那些華而不實的火器就別弄了,專心弄這個。”
蕭如薰端著手裏的鐵炮不斷的打量。
袁黃也頗為讚同蕭如薰的理念,覺得和蕭如薰很合得來。
“那沈惟敬有沒有打探到平壤倭寇人數?”
“恩,他估摸著得有一萬五到兩萬人左右。”
“那麼多?朝鮮人之前還說是一千,那不是糊弄人嗎?”
袁黃有些吃驚。
“所以我才絕對不相信朝鮮人提供的任何情報,我要自己去弄情報。”蕭如薰冷著臉沉聲說道:“甚至一些軍機要務都不能給朝鮮人知道太多,他們朝廷裏有奸細,不僅出賣了祖承訓,還把他們自己人也給出賣了,之前朝鮮人自己打平壤就給出賣了,要是開戰之前不把那奸細揪出來,這仗可打不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