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進行到現在,包括南兵和狼兵在內的明軍已經形成了一種默契。
就是遇到倭寇,炮車先上,南兵再上,狼兵最後上的順序,在野外遇到倭寇隻要動用炮車,就沒有打不垮的,倭寇根本沒有他們這樣的炮車裝備,所以在野戰的時候十分吃虧,縱使倭寇在發現明軍有火槍之後推出了竹束,但是也沒有用。
明軍遠遠的看到一群倭寇推著竹束和類似於盾車的東西蜂擁而來,首先就發炮,你那些東西擋得住鉛彈難道還能擋住火炮不成?一陣齊射打過去倭寇已經死的七七八八了,還怎麼反擊?
幾百上千的倭寇就被這樣一陣火炮給大打散,明軍發槍將其打殘,狼兵撲上去補刀斬首,搞定!
幾場遭遇戰下來,駱尚誌有點驚訝地發現個人武力在這樣的戰場上似乎已經退居末位了,火力的強大和軍陣的完整才是軍隊能否取勝的第一要務,他和他的部下已經習慣了和炮車協同作戰的方式,習慣性的聚集在炮車的周圍,以炮車為主要武器對付倭寇,一打一個準兒。
這樣想著,駱尚誌就不免感歎,如果嘉靖時期東南倭患猖獗的時候,明軍有這樣的戰術和武器配備,倭寇還能橫行東南數十年嗎?
如此作戰消耗固然大,但是兵員損失十分的輕微,駱尚誌從朝鮮一路打到日本,大小戰役沒有缺席過,手下弟兄戰死也不過四百,剩下的清一色老兵,絲毫不畏懼倭寇,戰功赫赫,首級拿到手軟,這和嘉靖時代大明對抗倭寇時期的淒慘戰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一種武器,一種戰術,一名大將,就能帶來如此巨大的改變嗎?
蕭提督,真不愧名將,真不愧是年僅二十三歲就能統帥大軍的存在,皇帝陛下有識人之明啊!
接連突破十七道日軍的封鎖線之後,殺紅了眼的狼兵衝鋒在前的一支小隊被一陣密集的火槍射擊打倒,瞬間陣亡十數人,見狀,駱尚誌立刻下令軍隊停止前進。
此時駱尚誌已經看到了高大的城牆,一看之下也不免感歎,釜山倭城已經相當棘手,這座叫做名護屋的倭城更加棘手,城牆連綿不斷,一眼望不到邊界,少說得有十幾米高,看樣子厚度也相當驚人,明軍炮車沒有重炮的存在,野戰還行,攻城就稍顯不足。
估計也隻有那些主力戰艦上的船首大發熕可以用來攻擊這樣的城牆並且取得效果。
駱尚誌想起了出發之前蕭如薰的告誡——你們此去日本進攻是一種象征,象征我們已經攻入了他們的本土,給他們帶來巨大的震懾,宣誓大明已經可以攻擊他們的本土了,而非是要攻取什麼城池取得什麼戰果,而且按照倭城的強度,大明目前還沒有可攻破倭城的火炮,強攻不智,更別說他們還有十萬預備隊在名護屋集結,一旦反應過來,我們沒有招架之力。
所以水師此去日本的意義就在於震懾,在於宣誓存在感,在於擾亂敵人內部,使敵人加速動亂,一旦敵人出現了反應過來的跡象,我們就要迅速後撤,不能戀戰,回到海麵上,用水師艦炮威脅倭寇。
反正他們根本無法對抗我們的水師,我們可以肆意在他們的海麵上遨遊,什麼時候看著不爽了再上岸幹他一票,使之疲於奔命,另外,把勸降書給他們,告訴他們,釜山倭寇已經全部被殲滅,咱們隻是先頭部隊,大明十萬大軍整裝待發,不日即將遠征日本,嚇嚇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