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簡直就是夢想中的理想生活,然而對於蕭如薰來說,他還是覺得人口上漲的速度太慢了,畢竟是海外,而除了沿海各省的居民之外,內地居民普遍缺乏移居他地的想法和意願,別的不說,廣西雲南和四川等地,這幾年來隻有不到一萬人的移民來自這三個省份。
緬甸能養活的豈止是一百萬人?甚至於這幾年緬甸才開發了不到百分之二十,還有大量的潛力可以挖掘啊!
當然了,這些事情官老爺們是不會在意的,就算知道了,也不會幫助蕭如薰什麼,反正他們隻是把這裏當成垃圾處理站,總是丟一些他們看來沒什麼用途的垃圾給緬甸鎮。
可是蕭如薰早就把緬甸給規劃好了,南部的商業區,中部的農業區和北部山區的軍事管理區。
南部沿海地區主要負責商業,以仰光為中心的幾座城市群落主要就是負責商業貿易,從第一年開始,每年都有大量的西洋上船和東南亞的商船來到這裏做生意,今年開始,大明的商人也有通過暹羅來到這裏做生意的了。
中部的廣大農業區主要負責農業生產,以勃固城為中心的城市聚聚群落聚集了最多的人口和最多的生產區,盛產水稻和玉米等糧食作物,極高的產量和一年三熟的基本規律使得糧食早就開始了富裕,蕭如薰已經聯係了幾個缺糧的小國,開始了糧食出口的生意。
至於北部山區,則是屬於平民不能抵達的軍管區,完完全全屬於蕭如薰自己的軍事管理區,在這裏麵,有蕭如薰隱藏了很久的秘密。
火炮的生產作坊,火槍的生產作坊,其餘軍械的生產區,土豆種植區,茶葉種植區,采礦區等等,這片廣大而人跡罕至的山區,被人們普遍視作死亡之地,但是在死亡之地之內,蕭如薰已經耗費百萬兩白銀建立起了十分完善的生產體係。
這裏基本上都是軍隊和之前俘虜的戰俘們在負責,五萬戰俘和五千軍隊將這裏負責起來,戰俘主要負責采礦,鐵礦銅礦采完之後直接運送到軍械作坊提煉加工成軍械生產的原料,都不需要耗費多少的運輸成本。
蕭如薰從大明內地和東南亞各國還有西洋招募來的熟練工匠在這裏生活著,每天都在為蕭如薰的軍隊提供大量優質的軍械。
土豆的種植屬於軍屯範圍,這裏駐紮的軍隊通過冬季種植土豆而獲得大量的糧食來源,富裕的就送到中部的農業區,轉運到南部商業區,而茶葉則交給從各地搜刮來的茶農,通過實地檢測和試驗種植,蕭如薰在這裏圈出了一大塊山地作為茶葉種植區,生產出優質的茶葉,和來到仰光做生意的西洋商人交易,賺取大筆的真金白銀。
大明最能吸引洋人的莫過於絲綢茶葉和瓷器,以往他們需要繞道馬六甲才能抵達大明,但是現在,緬甸成為了大明的領土,直接通到印度洋區域,不用繞道也能買到中國貨物的消息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在西洋海商的圈子裏傳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