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如薰還記得八年以後發生的西班牙人屠殺華人事件之後,朱翊鈞聞訊大怒,想要出兵征討菲律賓,但是被文人集團阻止,理由是三大征之後國庫空虛,國力衰弱,無法支撐更多的戰爭,張居正留下的遺產被揮霍一空,大明已經沒有向外開戰的力量。
再者說,這些文人指出——海外華人根本不是我大明子民,因為他們都是沿海商戶,本就是地位低微的賤民,士農工商,這些人的地位之低可以想象。
更重要的是,他們逃去國外,根本不向大明納稅,大明有何理由為了他們興兵出師?然後借此機會向朱翊鈞發難,要他立太子,朱翊鈞遂偃旗息鼓。
文人們理直氣壯的說,天作孽尤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他們自絕於大明,現在被西夷痛殺才知道求援於大明,可他們何曾為大明貢獻稅收和人丁?
既然如此,他們就不再是我大明子民,當然這些西夷肆無忌憚屠殺他們,也是不給大明麵子,大明要派人去宣讀斥責詔書,狠狠地斥責這些西夷,讓他們小心一點!
這件事情就這樣過去了。
之後就引發了更大的悲劇,菲律賓的華僑也就此成為了近現代曆史上中國海外華僑血淚史最悲慘的一章。
蕭如薰當然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所以才如此積極的派人在菲律賓活動,隨時準備出兵征討,不過眼下菲律賓的西班牙人神經高度緊張。
為了不進一步刺激他們,蕭如薰沒有進行任何的軍事準備,並且正巧此時利瑪竇和主教正在前往馬尼拉的途中,他們的抵達或許會給這些西班牙人吃一顆定心丸。
“四郎,有些話,卑職不知當說不當說。”
張武看了看蕭如薰,猶豫著說道。
“有話就說。”
蕭如薰點了點頭。
“呂宋島上的我國僑民日子的確不好過,被當地的西夷還有一些大商戶聯合欺壓,現在的處境甚至還不如那些呂宋遺民,卑職想著,他們說到底都是被那些地主豪紳給逼到海外求活路的,活人總不能被尿憋死,留在國內也是死,跑出來才有活路。
那些大老爺們說的話也實在是有些站著說話不腰疼,天地都被他們搶走了,咱們吃什麼?這但凡有口飯吃有點活路,誰願意背井離鄉跑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按老話裏說,這樣的話死了都不能落葉歸根,要一直當孤魂野鬼的,他們自己也不願意離開家鄉啊!
卑職和那些上了年紀的人談話的時候,他們一個個都紅著眼睛跟卑職說想家,想回去,但是沒賺夠錢,回去買不了地,種不出糧食,還是或不下去,還得逃出來討生活,這為了什麼呢?”
看著張武一副深有感觸的樣子,蕭如薰也未必沒有感觸,這個時代的中國人大規模下南洋,是建立在江南豪紳大規模圈地的基礎之上,土地都被兼並完了。
正是因為土地都沒了,他們所以才無可奈何的逃出國去求生存,你能怪人家什麼呢?想吃飽肚子是人類的基本需求,不吃飽肚子就會沒命,升鬥小民的第一需求當然是活命。
那些大老爺吃得飽穿的暖過著奢侈的生活,當然不會理解福建廣東人下南洋的悲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