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二十六 豪情(1 / 2)

利瑪竇的心情是激動的。

三年多了,跟著蕭如薰三年多了,算上他在中國居住的七八年,他已經在中國蹉跎了十幾個春秋了,從當初雄心勃勃的壯年傳教士到現在垂垂老矣的謹言慎行的高度中國化的,他已經經曆了太多太多。

雖然對於天主的信仰依然如故,但是他不止一次的感覺到自己的體能已經不能支撐自己繼續蹉跎下去了。

這次的出使任務之前,他甚至設想過這是自己的最後一次出使,無論如何,如果這次打不成自己的目標,那麼就像蕭如薰請辭,回到自己的家鄉去侍奉天主,安度晚年,在天主的懷抱中走向人生的重點。

他自問自己這一輩子沒有做過什麼虧心事,一心一意的為了天主而活,一心一意的為了天主而奉獻,他相信,他的一舉一動都在天主的注視之下,他死後,一定可以登上極樂的世界。

不過現在,他不這樣打算了,在中國這個古老而又神秘的國度裏傳播天主教這個地獄級副本已經被他打通關了,他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和遠見卓識,終於要完成這個非常艱難的任務了,羅馬教廷的夙願,無數傳教士的悲願,也將在他的手中得到完結,這種榮耀,是任何虔誠的信徒都無法拒絕的。

他不管西班牙政府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他也不管羅馬教廷會從中得到多少利益,此時此刻的他,隻想到了天主,隻想到了曾經給予他人生正確的指引和救贖的天主,讓天主降臨在東方,讓天主去拯救那些在他看不到的地方苦苦掙紮的中國平民。

他拯救過不少人,指引過不少人,在他抵達中國之前,他就是一名優秀的傳教士,指引人們信仰天主,並且得到了心靈上的解脫,這是他的職責,也是他的信仰,他願意為此付出生命的信仰。

在中國,雖然他不曾親眼見到過,但是他想,無論多麼富庶強大的國家,在國家的光輝照耀的陰影之麵,也一定存在著和光輝世界格格不入的悲慘世界,因為他聽蕭如薰說過,現在的緬甸,那些幸福的居民們,都是因為在大明內陸無法生存下去而選擇到緬甸來求取活路的難民。

中國雖然強大富庶,但是利瑪竇一樣相信有被壓迫階級的存在,一如在熱那亞的那些乞討的人們,一如在羅馬城貧民窟裏毫無希望的掙紮著的人們,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悲慘,他所能做的就是給他們帶去主的光輝,這是他僅僅能做到的。

他覺得,隻要他能做到就好了,因為有的是高級的傳教士認為那些貧賤的民眾根本不配信仰天主,他們的信仰會讓天主染上汙垢,利瑪竇對此非常的憤怒,他認為任何人都是平等的,都是生命,是個人都有信仰天主的資格,難道說信仰天主還要看對方是否有足夠的資產供給你花銷嗎?!

他認為天主教在歐洲已經產生了他不願意看到的肮髒的變化,所以他選擇到中國,到純淨得如同一張白紙的人們的中間,將最為正統最為純淨的天主的教義傳播到他們當中,重塑天主的光輝和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