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鈞能不看嗎?
不說不看的話對自己的威信有什麼樣的打擊,他可是一清二楚的過來人。
這種折子一般都是帶有道德綁架的意味,明知是陷阱,但是朱翊鈞也不得不往下跳,不看的話可以啊!但是你知道群臣怎麼說?
你作為皇帝居然不看奏折,昏君!
一頂昏君的帽子按下來,足以讓朱翊鈞一天吃不下飯。
可是要看的話,那一筆一筆的銀子還真是讓他心驚膽戰,不心驚膽戰不行啊,朝廷那麼多的銀子被他們給吞了還不夠,還要打他的內庫的主意,一張口就是幾十萬幾十萬,他辛辛苦苦攢點私房錢也不容易啊!
看了以後還不能不批示,不批示的話就等同於沒看,結果同上,批示了之後要是不同意也不行,他們會說——您自己的江山都不管,您不怕這江山改姓?
還真別以為這些話他們不敢說,這些混蛋的話比這還難聽的還要多得多,曾經有一封奏折把朱翊鈞看的是差點吐血,因為那個言官親切的問候了嘉靖皇帝,然後拿嘉靖皇帝對比朱翊鈞,最後親切的問候一句——昏君!
朱翊鈞氣得渾身發抖,剛想要下令把這混帳廷杖打死,結果猛然驚覺!
這是套路!這他娘的又是套路!這是言官想要外放升遷的套路!讓自己猛揍一頓,然後獲得一個剛直不阿不媚上的美名,在群臣中間聲名鵲起,然後就有大好前途可以等著了,很多大佬都很看好這一類的言官。
朱翊鈞最後隻能咽下這口氣,把這折子給丟掉,狠狠的說了一句——這廝是要來騙朕的廷杖的吧?朕……朕絕不讓他如願!
當皇帝當到這個份上,朱元璋要是知道自己的後代如此窩囊,也不知作何感想,但是大明朝走到今日,就算是朱元璋複生,怕也是沒有辦法,倒不如說大明朝走到今日的果,就是朱元璋當年種下的因。
還能怎麼辦?麵對這些毫無廉恥大義凜然的陽謀,朱翊鈞能不往下跳?
捏著鼻子往下跳吧!
朱翊鈞痛苦的翻看了奏折,然後眉頭忽然皺起,“咦”了一聲。
這奏折不是文官的奏折。
是蕭如薰的奏折,已經三年除了請安奏折之外就沒有別的奏折的蕭如薰的奏折,那個三年前被他視為唯一希望的人的奏折。
朱翊鈞連忙繼續看下去,越看下去越是心頭火氣,佛朗機夷欺人太甚了,居然敢進攻大明護僑軍隊,這簡直就是赤果果的向大明宣戰,打他朱某人的臉!
最後蕭如薰點明希望——朝廷不便於出兵,沒關係,我出兵,我蕭如薰身負為國戍守南疆的職責,南洋也在我的職責範圍之內,請朝廷撥一點銀子當軍費給我,我出兵征討佛朗機夷,非要他們低頭向大明稱臣納貢不可!
言辭合理,情真意切,沒有拒絕的理由,從緬甸發兵也的確是很方便很便捷的道路,可以免去大量的軍費,最好不過。
蕭如薰號鎮南侯,南洋也裏當屬於鎮南侯的管轄範圍之內,他有義務保護大明南部疆域不受海上之敵來犯,這是三年前賜爵位的時候明言的。
隻是看起來,蕭如薰的日子也不好過,緬甸一窮二白的窮地方,蕭如薰不僅要開發,還要照料那些被朝廷拋棄的難民,財政方麵想來也是捉襟見肘,連出兵的銀子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