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五十四 要讓軍隊習慣直接被最高統治者指揮(1 / 2)

江大海的戰績很耀眼。

海盜船全部被擊沉,海盜頭子劉麻子被他生擒回來獻給蕭如薰,其餘海盜除了一百零六顆首級之外,全部沉沒在海裏死掉,他麾下水兵戰死十六人,傷二十三人,僅此而已。

江大海從此在水師中聲名鵲起,在老一代水兵基本上全部陣亡之後,以他為首的新成長起來的流民出身的水兵占據了水師主流,這些都是蕭如薰一手提拔起來的水師官兵,身家性命全是蕭如薰給的,對蕭如薰極度忠心,很值得信任。

最後,江大海成了水師總兵官,年僅二十七,當然了,如今水師總體的平均年齡都在二十七以下相當年輕,很多十幾歲的半大孩子也踴躍加入水師,水師的聲望一時居然在陸軍之上。

這也造成了部分陸軍軍官的不滿,他們也渴望戰爭來昭示自己的存在感,傳統的陸軍至上的概念讓他們十分不爽。

蕭如薰知道,對緬甸土著開戰的日子不會遠了,但是在此之前,一定要解決掉西班牙人,讓他們稱臣納貢,搶占香料貿易的份額,進一步確立南洋商業的遊戲規則,確立自己的地位,以方便之後自己集中精力去對付那些緬甸土著。

江大海對蕭如薰絕對忠心,出征之前還向蕭如薰請示戰爭方向和策略,蕭如薰大笑之後說讓他自己決定,結果他還是不自己決定,快到呂宋近海的時候又向自己請示策略。

蕭如薰直到這時江大海表忠心的笨拙方式,但是越笨拙越純粹,這個流民出身的小夥子沒有後台沒有根基,隻能依靠自己,乃至於整個水師軍官群體都是自己提拔上來的,沒有後台,或者說隻有一個後台,那就是自己。

有些時候,需要讓軍隊直接接受最高領導者的指揮,讓他們知道最高領導者的存在,讓他們習慣於直接接受最高指令,這是宋朝自唐末之亂之後總結出來的經驗。

於是宋初才有了這樣奇葩的束縛將軍手腳的東西,後來到了民國,委員長也經常越級指揮,越過軍長指揮師長,越過師長指揮旅長,造成一定意義上的軍隊混亂。

但是該說不說,趙匡胤和趙光義的本意是正確的,宋朝就再也沒有出現黃袍加身的事情,而中央軍的指揮權也始終掌握在委員長的手上,他的地位沒人可以取代。

像五代時期那種的事情,也再也沒有發生過,軍隊從此被壓製了,不能再主動擁立皇帝了。

甚至於我黨也要使用政委來加強黨對軍隊的領導,而不是軍事主官對軍隊的領導,由此可見直接掌握基層軍隊軍心的重要性。

蕭如薰做將軍的時候就很討厭上麵有人指手畫腳,生怕自己的指揮受到幹擾,好在朱翊鈞別的優點不明顯,唯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一點他做得非常好。

一般他選擇的指揮者,就算他不滿意,也不會在戰爭中幹預指揮甚至臨陣換將,一般都是戰前指定,戰時不幹預,戰後再論,合格繼續做,不合格撤職再換,戰時幹預指揮他不做。

這一點,他比崇禎做的好太多,所以明朝沒有崩潰在萬曆,而崩潰在了崇禎。

然而他也始終無法越過文官直接掌握軍權,甚至無法在軍中混個臉熟,隻靠皇帝的大義名分調動軍隊,是沒人在關鍵時刻給你賣命的。

而現在蕭如薰做一地之主的時候,因為緬甸陸上三年沒有需要他出戰的戰事,他也開始擔心自己的軍隊脫離自己久了,不習慣於自己的指揮,甚至於淡忘了自己的存在而隻聽統兵大將的指揮,甚至發展為他們的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