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挪死了,據分析,應該是死於爆炸。
戰鬥結束之後,聯合軍的一名士兵打掃戰場的時候發現了阿挪的頭顱,隻有一顆頭,找不到身子。
估計身子已經被炸碎了,這顆頭顱上,阿挪的表情似乎有點愛哀傷,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沒辦法親自給父親報仇的哀傷。
部落老人盯著阿挪的頭顱看了很久,然後下令和這顆頭顱一起,把被俘虜的胡安活著帶到阿挪父親的墓前,找他們部落的人親手斬了胡安,祭奠他的父親和阿挪與六百勇士的在天之靈。
這場戰役,部落老人統帥的聯合軍在阿挪摧毀同盟軍的火器、引爆火藥之後取得了勝利,他們呼嘯著殺出了城池。
在同盟軍陷入慌亂的同時一舉擊潰了同盟軍,斬殺了大部分的同盟軍士兵,並且生擒了他們的統帥胡安,隻有不到五千人的同盟軍狼狽敗逃了。
部落老人雖然狂喜,但是並沒有立刻下令追擊,因為他知道同盟軍還有剩餘的力量,而他手上的力量隻有不到兩萬了,這場廝殺不僅殺掉了三萬多的同盟軍,他自己也損失了超過一萬的士兵。
在援兵抵達之前,他不打算繼續進攻,因此就在馬尼拉修整了起來,反正同盟軍帶來的物資足夠他們享用了。
對於聯合軍來說,最大的損失莫過於阿挪和他的六百勇士,阿挪的戰死讓全軍上下彌漫著悲哀的氣氛,以至於本該歡慶的時刻,卻沒有人有心情去歡慶。
此時此刻,真正高興的也隻有部落老人一個人。
他不僅打敗了數十年的敵人,完成了數十年的夙願,更加最大的內部威脅給鏟除了,而且,還多出了一股可用的氣勢——哀兵的氣勢。
他沒有讀過兵法,但是多年戰鬥的經驗告訴他,每當一支軍隊感到悲哀的時候,這支軍隊的戰鬥力往往會提升上一個台階,他又無數次就是依靠哀兵的氣勢死裏逃生,對於這股氣勢,他用的非常熟練。
因此,在他得到了援兵的補充,在馬尼拉以北遇上了推舉出新首領前來報複的同盟軍五萬軍隊的時候,他成功的使用了哀兵必勝的氣勢,在馬尼拉以北二十裏處擊潰了同盟軍的第二波軍隊。
同盟軍損兵折將超過一萬,再次後退。
經過兩次勝利,聯合軍已經占據了心理上的優勢,並且占據了氣勢上的優勢,部落老人熟練的使用自己四十年戰鬥積累下來的經驗,不斷的帶領聯合軍取得勝利,獲得了超越四十年的威望。
已經有人提出戰勝之後擁戴老人成為新的國王,建立新的國家,這是他應得的。
他非常高興。
然而同盟軍一方知道一旦失敗,等待他們的將是毫不留情的血屠。
這些被壓抑了很多年的家夥是絕對不會放過哪怕一個孩子的,估計隻有年輕女性會留下來繁衍後代,而男子,就算是幼兒,都會被殺。
為了自己,為了孩子,為了妻子不被擄掠過去過上悲慘的生活,他們決定拚死一戰。
在新上任首領的演說之下,同盟軍也具備了哀兵的氣勢,第三次大戰,雙方投入了超過七萬人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