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八十三 梅國楨借糧(上)(1 / 2)

山西是一個神奇的省份,從明代初年一直到清代中晚期,山西這個北方省份一直都是中國全國最富裕的省份之一,從未衰落過。

即使在清代晚期到改革開放前的衰落期,那也是在大環境之下的無可奈何的衰落。

中華整體衰敗,山西無法獨善其身,然而等改革分開放以後,山西很快再次綻放自己的神奇光芒,造就了舉世聞名的煤老板這一說。

但是和煤老板給人帶來的財大氣粗卻沒文化的影響比較起來,這些煤老板們的先祖在明代中後期和清代中前期,那可是國家財富文化的象征,山西商人在這幾百年內,可謂是享盡了榮華富貴,過盡了奢華的日子。

晉商的代表性人物亢氏曾經在山西大旱之際說過一句話——上有老蒼天,下有亢百萬,三年不下雨,陳糧有萬石!

何等狂妄,又是何等的底氣十足,三年不下雨的情況之下,百姓早就逃難到不知道什麼地方去了,可是他們就算坐吃山空,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吃完。

山西大商人的影響力輻射整個華北關中地區,他們在山西遍地開花,在山穀間隱秘之處開鑿山洞,將存糧、存鹽和其他利於儲存的東西藏起來,密封好,一般能儲存數十年之久。

他們如此積累著財富,很快便富可敵國了。

這不是開玩笑的富可敵國,是真的富可敵國,晉商最富裕的幾大家族的家族資產聯合起來,的確比名朝廷的國庫還有朱翊鈞的內庫還要充沛,朱翊鈞真的沒有他們有錢。

和煤老板們不同,他們的祖先深諳統治者們的手段和套路,一千多年被套路下來,人人都修煉成精。

在科舉大行其道的情況之下,早就摸索出了的新的反套路來套路朝廷,明廷就這樣被成功的套路了。

明朝著名的首輔張四維,名臣王崇古,此二人就是出身自晉商巨富之家,從小受精英教育,長大以後參加科舉成功進入體製內,並且一步一步攫取了大明朝的最高政治權力。

連張居正這樣的猛人都不敢對晉商直接下手,反而將張四維引為臂助,可見晉商實力之雄厚。

明廷和土默特部落的聯合,三娘子這樣一位和平女神的誕生,自然也就少不了曾經當過宣大總督的王崇古的功勞。

王崇古這樣做的意思有兩層,一是出自為國家考慮,希望可以止兵戈,不要再打仗,其次就是為自己的晉商家族謀福利。

一旦在山西大同等地和蒙古開商貿互市,誰最得利?

當然是近水樓台的山西晉商,山西晉商賣鐵賣鹽賣糧食從土默特部落那裏的確是得到了大量好處。

然而對於他們來說是好事,可是對於明廷而言就未必是好事了,一者得到了鹽鐵之利的蒙古人戰鬥力增強了,二者明廷無法從其中收取到一點點賦稅。

開玩笑,首輔就是晉商家族的,你想從首輔手裏收稅?

文官集體啞口無言,這個時候,他們的雙標麵孔就暴露無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