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鈞當然有理由生氣,他生氣的理由比嘉靖皇帝還要充足。
明朝皇帝從成化以後就沒能實際插手邊軍軍務,力不從心,沒有兵權,好不容易出了一個不容易忽悠的正德皇帝,親征幾次剛剛建立一點威望,就奇怪的落水而死了,這下子,明朝皇帝再也沒能掌握軍權。
就算是嘉靖皇帝,這個智商最高的皇帝,掌握了一定的政權和人事大權的皇帝,也沒能把軍權拿到手,或者說軍權是文官集團死死拽著不放手的。
哪怕是站在他這邊的也沒能鬆手,嘉靖皇帝努力了一把,發現力不從心,就放棄了,然後他就誌得意滿,開始修道了,沒精力了。
隆慶皇帝就不說了,心甘情願當傀儡,死了以後文官實力再一次大幅度提升,萬曆手中連嘉靖皇帝的那些權力都沒了,嘉靖還能因為自己用人不當導致俺答事件而被後人斥責幾聲,朱翊鈞那就真是個冤大頭了。
別太信官方史書,那都是文人修的。
用人用人權力沒有,軍事軍事權力沒有,想管這個管不了,想管那個也管不了,文官就知道問他要錢,連立誰當太子這個事情他都做不了主,僵持了那麼多年愣是沒能辦成事情,就可以想見朱翊鈞手裏的“權力”是個什麼級別。
他也不是沒想過繼續走隆慶皇帝的老路,但是怎麼想怎麼憋屈,被張居正壓迫的記憶不斷重現,他想要掌握身為皇帝本該有的實權,不至於被一個臣子壓迫,不至於被群臣逼著交錢,不至於連自己的後繼者都決定不了。
他也不是不能忍耐,二十五年都忍過來了,他也不介意繼續忍幾年靜觀其變,可是這個忍耐也是有限度的,不是毫無底線的,這群混蛋連瞞都瞞不住了才過來跟他說這個事情,可想而知,朱翊鈞心裏有多憤怒。
平型關後麵就是紫荊關,紫荊關後麵就是北京城,從紫荊關到北京城一馬平川無險可守,鐵騎奔襲,要是快的話,兩日就能抵達,他這個皇帝就真的要實現先祖的誓言,天子守國門了!
景帝守過一次,嘉靖帝也守過一次,皆視之為奇恥大辱,而如今這一次,難道又要輪到他了嗎?可他明明什麼都沒能做,連錯誤都沒機會去犯,卻要被迫著麵臨這樣的局麵,這到底是為什麼?是為什麼?
他越想越氣,拔出劍來砍了眼前這兩個混帳的心思都有了。
不行,不行,個人的怨氣事小,國家的事情是大,必須馬上做出補救的措施,不然真要等北京城被圍攻了,可就真的顏麵盡失了。
朝廷不久之前才打了那麼多勝仗,向天下宣誓盛世的到來,剛剛才宣布完沒有多久,國都就被蒙古人圍了起來,這臉打的啪啪響,上到皇帝下到群臣都顏麵不保,更關鍵的是,百姓不會覺得這是群臣的錯,他們隻會從心底裏埋怨皇帝。
正是所謂群臣作孽皇帝背鍋。
朱翊鈞坐回了自己的椅子,深深的喘了幾口氣,好容易平靜下了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