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四十一 為皇帝親信者勿忘晁錯(1 / 2)

要說這些晉商大家族,或許現代聲名不顯,但是在明中葉到清晚期這四百多年裏,那可都是鼎鼎大名的中國豪族,甚至曾經主導過曆史的走勢。

在明清之交推動滿清入主中原的各方勢力裏麵,出錢出糧出兵器出人力的晉商豪族就是極其重要的一支。

他們從明中葉開始發家致富,然後就開始了漫漫的助學路,這些晉商大家族的掌門人以特有的毒辣眼光洞悉了中國政治遊戲的根本,意識到在重農抑商的時代,若要保證自己的財富不被政府輕鬆拿走,就必須要擁有屬於自己的政治代言人。

上麵沒有保護傘,下麵怎麼能安生的生活呢?

刮風下雨都擋不住,隻有家破人亡,為了保證家族的長期昌盛長期掌握財富,晉商大家族們一合計,開始了助學行動,到處捐助貧困書生讀書學習,然後和舉人和進士結親。

通過這種方式,在百年間,晉商集團成就了一個橫跨軍政商學四界的龐然大物,無論那一界都有自己的利益代言人,橫豎都不怕,誰來都敢懟,幾乎成就不敗金身。

最牛逼的時候,內閣首輔張四維就是晉商子弟,宣大總督王崇古也是晉商子弟,朝中最可怕的瘋狗言官集團中,也有相當多的屬於他們的喉舌,為他們發聲。

這些晉商子弟都有非常好的家族傳統,即發達之前家族出錢出糧照料你,還幫你娶媳婦兒帶孩子,等你發達之後,要用你手中的權力,來回報家族。

他們得到的絕對比付出的要多的多的多。

當然了,他們後來也不是無敵的,因為其他地區的商幫也學會這一招了,開始在自己的地盤助學,排擠晉係商人,逐漸形成了各大地區商幫同心同力捐助本地寒門讀書人,然後再得到他們的回報,結成利益共同體的政商聯合的地方派係。

晉係後來就被各大地方派係黨聯合起來懟,逐漸失去了當初的優勢,為了發展,更為了存活,他們逐步勾搭上了在遼東聲威日益強大的努爾哈赤,從此開始了他們的輝煌之旅.

滿清入關之後的八大皇商清一色的都是晉商,可見晉商對滿清入關的幫助之大。

他們有錢到了什麼程度,誰也不知道,就算知道,也不會留下多少資料給後人參詳,但是就眼前這些四五年甚至更久遠的陳糧的存在,蕭如薰大概就可以估計出這些家夥到底有多少糧食,到底有多少財富。

明政府收不上商稅,這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攤開來說能說很久,目前的共識就是官員的阻撓,官員為什麼阻撓,因為收商稅就是在收他們的錢,為什麼收商稅就是收他們的錢,因為隻有他們可以利用手裏的權力和商人勾結在一起賺錢。

皇帝要是收了商稅,不就等於是從讀書人老爺的口袋裏掏錢嗎?那怎麼行?

可憐的自耕農,數千萬自耕農一力承擔起了一個兩億多人口的大帝國百分之七十五的稅收,而肥的流油富可敵國的官商階層卻隻需要承擔百分之十左右的稅收。

朱翊鈞真不糊塗,還知道派太監到地方上和這些讀書人老爺搶奪財富,而崇禎就是給忽悠瘸了,廢了自己的左膀右臂不說,還要給自耕農加賦,窮者愈窮,富者愈富,明帝國終於在這樣的內因和李自成多爾袞的外因的聯合打擊之下崩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