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二十二年,蕭如薰率軍攻滅東籲王朝之後,出於發展自身的必要,將當初的盟友、緬甸孟族人半利誘半強製的遷移到了現如今孟加拉國的吉大港區南部,將他們趕出了緬甸。
並且為了確保這些家夥不會再次回到緬甸對自己的建設造成危害,他在現在的孟都的位置築了平西城這座軍城,長期駐紮兩千名士兵左右的軍隊。
萬曆二十四年鎮南軍改組之後,這個駐紮任務就由鎮南軍步軍四大營輪流來鎮守,每營鎮守半年。
為了確保從勃固到平西城的交通穩定,蕭如薰特地征發了三萬戰俘奴隸修築馳道,確保這條道路的通暢和消息傳遞的即時性。
和平西城一樣的軍城在緬甸中北部還有好幾座,都是在無法移民居住開發的前提下,蕭如薰為了控製領土而想到的權宜之計。
但是就算是權宜之計也不能亂來,蕭如薰深深的知道這一點,所以在選擇安置孟族人的地方的時候,蕭如薰選擇了吉大港區,因為此時此刻這一塊區域有一個小型的統一王朝,阿拉幹王朝。
這個王朝和遠在更西邊的莫臥兒王朝一樣都處在鼎盛期間,當然了,這個小國家就算是如今的緬甸鎮都能輕鬆收拾掉。
能和大明掰一掰腕子的,也就是莫臥兒的阿克巴了,阿克巴的統治已經進入了晚期,他還有七八年的壽命,但是此時此刻的莫臥兒王朝,蕭如薰的確不想去招惹。
但是不去招惹不代表不會去戒備,不會去防備,阿拉幹這幫蠢貨在莽應裏進犯大明的過程中派出了葡萄牙人雇傭軍前來參戰。
蕭如薰所滅掉的那一支葡萄牙雇傭軍當中就有阿拉幹王朝的葡萄牙雇傭軍存在,蕭如薰得知之後直接把這個王朝拉入了黑名單。
於是孟族人的遷移地就選擇好了。
隨著孟族人的大舉遷入,阿拉幹王明耶娑基算是倒了血黴,當時的孟族人所遷入的地區還是無人區,雖然已經屬於阿拉幹,但是隻有少數原住民在居住,輕而易舉的就被孟族人幹掉並且鳩占鵲巢了。
在明軍的軍事威脅下,孟族人不斷往北開拓生存空間,終於觸犯到了阿拉幹王朝的核心利益,於是阿拉幹王就開始組織軍隊和孟族人交戰,試圖將孟族人驅逐出自己的國土。
但是在明軍支援的一些火槍和火炮甚至是軍事指揮的協助下,阿拉幹的幾次軍事行動都被孟族人打敗,慘敗而歸,軍事實力損失不小,再也不敢輕易和孟族人交戰,無奈的被迫承認孟族人對南部臨海區域的占有。
不過明耶娑基一直沒有放棄對這塊土地的所有權,三年來不斷地想方設法和孟族人鬥智鬥勇,小規模摩擦不斷,但是雙方都不敢進行大規模的交戰。
明耶娑基也漸漸的知道了孟族人背後還有一個大的靠山,貌似是大靠山,也不知道具體是不是,因為明耶娑基沒有想通過和平的方式奪回自己的領地。
隻是多了一個大靠山,明耶娑基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妥善應對,在限製孟族人繼續北上的同時,加快速度武裝自己的火器部隊,招攬更多的葡萄牙人來助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