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典型內陸帝國的大明帝國來說,對水師的重視是遠遠不如對九邊邊軍那麼重視的。
大明水師從建國之初大戰張士誠再到永樂下西洋是巔峰時期。
永樂以後,水師日漸荒廢,大量海船就那樣慢慢腐爛了,一直到嘉靖時期倭寇為亂,水師才稍微振作起來,朝鮮之役借著蕭如薰的東風又輝煌了一次,之後,就無人問津了。
蕭如薰起兵之前,除了緬甸水師,大明隻在廣東留有一支水師,沒什麼用場,蕭如薰手上的這支遠勝廣東水師不說,還將廣東水師直接吞掉,變得更強,整個大明沿海,再無敵手。
而作為一名文帥,李化龍對陸戰騎戰是十分熟悉的,但是水戰甚至是海戰,他就想也沒想過,當然,應該也不會去想。
原本唯一能和蕭如薰的水師較量一下的陳璘也在蕭如薰的策應之下投靠他了,李化龍自然拿這支水師沒有辦法,麵對鎮南軍水師屢次北犯隻能被動防禦被動挨打,並且竭力支撐拖延時間,一直到自己手上多少能有一些戰船為止。
他算是看明白了,手上沒有戰船的話,根本不可能和鎮南軍水師較量,在陸地上除了遠避就隻有死抗硬撐,可是在鎮南軍的優勢火力下,他的確是支撐的很辛苦。
他感覺自己的確是陷入了一個陰險的圈套裏麵,沒辦法渡江作戰,卻要時時應對可能北犯的鎮南軍水師,為了應對他們的進犯就已經非常疲勞了,根本無法思考自己的進攻戰略。
想到這裏,李化龍深恨蕭大亨的短視和沈一貫的無知!放棄長處的陸戰而要和對方在水上較量,這簡直就是愚蠢至極的事情!
可偏偏還不得不這樣做,否則揚州一旦沒了,整條運河航線都會暴露在鎮南軍水師的攻擊範圍之內,他們順著運河北上能直接進攻京師,這是李化龍無法接受的結局。
就算打通了糧道,要是京師沒了,還有什麼意義?
如此,隻能不斷地在運河沿岸和鎮南軍水師糾纏,讓優勢兵力如同陷入泥沼中一般無法脫身,疲於防禦,連進攻都做不到。
鎮南軍的水師能在水上發炮,還能讓軍隊登陸岸邊進行陸戰,隨意來去猶如無人之境,而他卻偏偏沒什麼好辦法能遏製,想用騎兵遏製,但是騎兵速度再快戰鬥力再強,鎮南軍不下船,就在船上用火器和弓弩攻擊他們,他們也無能為力。
連著四天,幾次交手下來,朝廷軍的損失雖然不大,但是士氣嚴重低落,麵對那些戰船一點辦法都沒有,基本上都不想再和那些戰船較量了,手下將領也是怨聲載道,這給李化龍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不行,這樣下去被動挨打不是辦法,必須要主動出擊遏製住逆匪囂張的勢頭!哪怕隻是出擊一次也好,至少讓逆匪知道我們的厲害!”
李化龍一捶自己麵前的桌子,對身邊的下屬們說道。
下屬們麵麵相覷。
這個我們也知道,但是,該用什麼辦法呢?
您總是這樣說就指望著我們想辦法,我們也很為難啊!
“督師,我們沒有戰船的話,是不可能越過江麵的,逆匪的水師會阻攔我們的。”
一名下屬試探著表示。
“本督當然知道!可是戰船改建需要時間,眼下就這樣縱容逆匪在我軍防區來去自如,不用等戰船改造完,大軍就已經崩潰了!本督有何顏麵去麵對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