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六十二 行動起來的李汶(1 / 2)

李汶行動的同時,劉和麻威也早就開始行動了。

經過一陣熱烈的討論,他們一致認為李汶的主力會從連雲棧道還有祁山古道進攻,褒斜道也是很有可能的路線之一,最不可能的就是駱穀道和子午穀。

駱穀地勢實在是太險峻,走商旅還行,走大隊人馬純粹是在自找不痛快,還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子午穀也是一樣,很不好走,而且萬一被人堵住了,真的是逃都不知道怎麼逃。

於是麻威派人著重整修褒城。

褒城是褒斜道和連雲棧道的必經之處,褒城以北還有虎頭關和雞頭關,這兩座關卡都是重要的關卡,需要設防。

麻威派人把軍中的火炮架設於其上,準備利用鎮南軍火力上的優勢層層阻擊李汶的軍隊。

而對於可能從祁山古道而來的敵軍,則需要在略陽、陽平關和沔縣設置防禦,略陽是可以抵抗一陣就放棄的,目的是誘敵深入,而陽平關需要著重布防,至於沔縣,則是萬萬不能失去的。

麻威和劉都讚成放棄一些不太重要的地方,不去過於深入的向漢中西北部駐防,而選擇接近漢中的險要地勢駐防。

如此一來減少兵力分散,避免本來就少的軍隊再度分散兵力,增加被各個擊破的風險。

二來減少糧食損耗,雖然他們手上糧食不少,但是也沒有多到可以肆意浪費的地步。

三來可以拉長李汶的補給線,增加他的運輸損耗和運輸壓力,使之有限的軍糧加快消耗,人力物力也更快的消耗。

不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在乎最後的殲敵和決戰,要在不斷的防守和運動戰當中充分發揮川軍和鎮南軍在崎嶇山地的戰鬥優勢,抵消李汶所部的人數優勢,最大限度的增加獲勝幾率。

而且在鎮南軍當中,火器的比率非常高,而現今的火器明顯更適合進行防守作戰而不是出城野戰,那源源不斷運送而來的大量火炮和鳥銃子彈都是非常適合用來防禦的。

相比之下,李汶所部的火器數量就少了很多,主要是騎兵和野戰步兵,在山地,顯然劉和麻威所部的優勢更大。

而就在麻威和劉熱火朝天的給漢中周邊的軍事據點加強防禦的時候,十月二十八日,鄧子龍帶著兩萬兵馬來到了漢中,笑盈盈的加入了這場注定規模龐大的戰役。

很顯然,鄧子龍不是來打醬油的,雖然他是打著送糧食的名號來的,但是誰家送糧食需要用兩萬精銳戰兵來護送呢?

他就是聞著味兒來討好處來了。

當然,好處還就真的給他討到了。

要不是麵對的敵人太強,劉和麻威還真的不願意把功勞分給鄧子龍,但是鄧子龍來都來了,還帶來兩萬精兵和蕭如薰允許他北上的手令,而且他也擅長山地作戰,兩人一合計,算了,就讓他加入吧!

正好缺兵馬,鄧子龍的兩萬兵加入之後,漢中的蕭如薰所部軍隊就有足足六萬人,六萬戰兵對上即將到來的李汶所部邊軍,顯然底氣要比四萬人的時候更足一點。

鄧子龍得知這裏將有一場很大的戰鬥的時候,也是相當開心的,他可算是趕上末班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