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到萬曆二十六年十一月下旬之後,全國戰場上,沈一貫的朝廷政府軍已經完全落入頹勢,隻能被動挨打,沒有反擊的力氣,麵對蕭如薰三路大軍的步步緊逼,顯得尤為疲軟無力。
西麵正在被席卷,南麵正在被席卷,東麵正在被捅刀子,三麵受敵,搖搖欲墜。
江大海率領軍隊以天津衛為根基向武清和通州方向進攻,遇到了不少沈一貫設置的防線,他們防守起來十分賣力,一步不退,還弄來大量的火炮和鎮南軍對射,雖然他們的火炮質量不怎麼的,而且還會炸膛,可是數量多。
數量一多,江大海就舍不得讓自己的部下衝鋒了,反正保持攻勢就可以,這就是蕭如薰的目的,讓他們疲於防守不敢進攻,直到蕭如薰趕來為止。
這種事情江大海還是辦得到的。
有幾門紅夷大炮的相助,這樣就更容易了,打得那麼遠那麼厲害的大炮,對於那些守城的士兵來說毫無疑問是噩夢。
在這樣強勢的進攻之下,加上沈一貫的固守勿出的命令,達雲可不願意讓自己的士兵出城送死。
而且局麵發展到了現在,達雲自己心裏也在犯嘀咕。
自己大老遠的跑過來就是來送死的?
達雲很糾結。
聽著震耳欲聾的炮聲,所有人都知道,變天,隻是時間的問題。
成王敗寇的道理再明顯不過了。
沈一貫強勢的時候,天下都服從泰昌皇帝和泰昌的年號,把萬曆年號丟掉了,而眼下沈一貫已經是塚中枯骨,各地重新打出了萬曆的年號,公文往來私人信件全都改為萬曆二十六年,泰昌兩字似乎成為政治紅線了。
蕭如薰率軍往聊城進攻的途中就不斷接到隨行一些官員的信件或是正式公文,他們都沒有再把需要送到朝廷去的奏折送到朝廷,而是接送到蕭如薰手上請蕭如薰決斷,比如修整河道,比如地方民情,比如賑災救助等等。
蕭如薰沒有拒絕這種明顯的討好行為,而是非常滿意的接受了他們的討好。
以經驗豐富的葉夢熊和袁黃為首,然後親自選了十多個在地方上有建樹的現實派官員,再配上一百名他精心選出來的出生江南江北各地的年輕人,組成一個政務處理團隊。
袁黃和葉夢熊是首腦,那些有建樹的思想比較現實的現實派官員是輔佐,而那一百名年輕人則是實習。
自然的,那一百名年輕人是他在培養思想教官和土改官員的時候發現的最優秀的一批人。
這一批人他沒舍得放出去做思想教官和土改官員,而是留在身邊隨他一起處理軍務,給他們鍛煉的機會,而現在有了更大的舞台,蕭如薰就把他們安排在了葉夢熊和袁黃手下學習處理各地政務。
處理政務並非一定需要進士才可以,這些秀才甚至是沒有秀才功名的生員們具有足夠的文化基礎,完全可以學習治國。
科舉選拔出來的讀書人走的路其實和他們一樣,也是要經過觀政才能放到地方上或者中央部門任用的,也沒有誰天生就會處理政務,都是一點點學習一點點運用起來的。
跟在葉夢熊和袁黃這些經驗豐富的老官員後麵,他們能學到的東西非常多,縱使他們不夠格成為中央決策官員,但是在蕭如薰看來,做一縣縣令或者是鄉、村官員,這些人還是夠格的,等以後一步步提拔起來,還是大為可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