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結婚前四天,十二月初一,沈一貫的勤王令送到了大同,大同巡撫房守士跪地接旨。
送聖旨的離開以後,房守士把孫承宗叫到了自己的房間裏,然後把這封聖旨拿給孫承宗看。
“勤王?也就是說,蕭季馨的軍隊已經打到京師了?那麼快?沈一貫都要求援了?”
孫承宗愕然。
“可以這樣說。”
房守士緩緩說道:“若不是沈一貫手裏無兵可用,加上蕭季馨進展順利,沈一貫不會連大同的兵馬都要召集,他之前可是征召了甘肅的兵馬,那個時候他還不著急,現在連大同的兵馬都要征召,可想而知他是有多著急。”
“大同剛剛經曆戰亂,百廢待興,軍隊忙著整修長城缺口,忙著修複各地城池軍械,哪裏有時間去支援他?他本就做了那麼大逆不道的事情,東翁,你為何不去討伐他?順應蕭季馨一起討伐沈一貫!”
孫承宗麵帶不屑之色的把那聖旨放下。
“稚繩,不可胡言亂語。”
房守士稍稍皺了皺眉頭。
“胡言亂語?東翁,這不是胡言亂語!這是真相!”
孫承宗十分生氣的說道:“蕭季馨被他逼反,連陛下都退位,退位!東翁,大明可有過主動退位的皇帝?堯舜禹以來,天下可有主動退位的帝王?我看他沈一貫名為首輔實為國賊!逼君退位大逆不道!”
“稚繩!”
房守士加重了語氣:“此事疑點重重,我等尚且未能知道原委,不容你妄加揣測!縱使沈一貫有錯,當今陛下也是大明皇帝,正統的大明皇帝,我等身為臣子,怎能抗旨不尊?”
“東翁,你別對我說你還要出兵幫助沈一貫!”
孫晨中難以置信的看著房守士:“當時蕭季馨凱旋,你還對蕭季馨說過要蕭季馨小心沈一貫,結果就發生了這樣的事情,蕭季馨居然會陰謀造反,陛下居然會因為錯信蕭季馨而引咎退位!他沈一貫是不是把天下人當傻子看?
東翁,你明明就已經知道了事情會這樣發展,為何現在反而說出這樣的話?你不去幫助蕭季馨開脫也就算了,為何還要與沈一貫同流合汙?”
房守士看著義憤填膺的孫承宗,無可奈何的歎了口氣。
“稚繩,當下這種情況,誰當皇帝並不重要,天下不能亂才最重要,我最在意的是天下的穩定,而非個人得失,此時此刻若不能穩住京師,一旦發生動亂,天下大亂未必不可能!稚繩,漢末失鼎三國亂世的事情你是知道的,你告訴老夫,漢末是如何亂起來的?”
孫承宗皺著眉頭開口道:“自然是黃巾之亂使得地方權力大增,兵權分散,及至十常侍之亂,大將軍何進與十常侍之首張讓火並而死,繼而董卓進京亂政,各地官員不服,起兵聯合討董,這才有了漢末亂世。”
“沒錯,黃巾之亂並未使得天下大亂,而靈帝死後的何進與十常侍之間的爭鬥才是大亂的開始,何進是外戚,十常侍是內侍,這一內一外本都是中央的力量,他們若共存,中央力量強勢,尚能壓製地方。
可是他們火並之後兩敗俱傷,中央力量大損,邊陲諸侯董卓進京亂政,地方其餘諸侯一看,中央居然已經衰弱成這個樣子,對地方的壓製大為減弱,地方畏懼大減,於是才有了十八路諸侯討董,天下才拉開大亂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