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三十一 水德(1 / 2)

一旦披上黃袍,所有的一切都會變得和原來不一樣。

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從蕭如薰披上黃袍的那一瞬間開始,他就感覺到了這份天壤之別一般的差異。

簡單來說,作為一個統兵大帥,隻能用軍法來約束自己的手下,不僅效力差一點,而且軍法隻能管軍,但是管不到官,事事要協商。

可是一旦成為皇帝,軍權財權人事權和崇高的威望組合而成的冠以皇權之名的權力將在這片土地上暢通無阻,沒有任何人敢於反對。

披上黃袍之後,除了約法三章不準毀壞京師之外,蕭如薰還下了另外一個命令,現在整個軍營都在忙活這個事情。

把所有紅色軍用旗幟變更為黑色旗幟,士兵現在所穿軍裝服色無法變更就用黑色布巾圍在衣領上,以黑領巾的形式存在,表示他是蕭如薰的兵,全軍上下一概如此,就算是火頭軍和運輸兵也要如此。

黑色旗幟上書字。

表麵上看起來是秦國公的意思,但是究竟是什麼意思,一眾將領和近臣都明白蕭如薰的意思了。

不過明白了蕭如薰的意思之後,有人對此提出了不同意見。

“啟奏陛下,沈一貫禍亂朝綱罷黜帝王,現在更是弑君犯上罪大惡極,天下行將崩亂,陛下討伐沈一貫乃是奉天討逆順天而為,為神州免遭兵禍連結百姓免遭塗炭,堂堂正正,現在大明國將不國,已然無法統領神州大地,陛下取而代之乃是順應天意,因此,臣以為,以黑色為服色,似乎略有不妥。”

原南京禮部侍郎陳禮是和韓擢一批被拉攏的人,現在以他的專業導向提出這個問題是理所應當的,蕭如薰也沒有生氣,和顏悅色的說道:“以五德終始之說,大明為火德,我欲以水德取而代之,有何不可?”

陳禮緩緩開口道:“大明為火德,陛下若為水德,則水克火,似乎略有不妥?陛下何不以土德君臨天下?這樣也能彰顯陛下的仁義。”

陳禮的意思是您大將軍代明稱帝應該是順勢而為,到時候入了京師逼迫小皇帝禪位就好,從王莽那時候開始五德相克就轉為五德相生,曆朝曆代統治者為標榜自己的正統性都采用更加溫和的五德相生之說而不是五德相克之說。

咱要點麵子成嗎?

蕭如薰自然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王莽之前,在漢人看來,曆朝曆代的更迭都以五德相克之說來闡述,規定朝代的德性,確定王朝統治的正統。

而後來,王莽篡漢,為了標榜自己的正統,接受了劉向父子的更加溫和的五德相生說,以標榜自己的王朝是由漢而生,比漢更優秀,取而代之天經地義,但是也沒什麼卵用,很快就被暴力推翻了。

但是這種說法卻被儒家大行其道之下的社會認為是一塊上好的遮羞布,他們要臉麵,要身份,要端莊,就算是搶了人家基業也不能明白的說我是搶來的,而要說我是順應天意取來的,上天給我的,我不得不要。

這樣聽上去好聽。

此法一直延續到蒙元攻滅大宋還在延續,朱元璋起兵推翻蒙元乃是另一種層麵的取而代之。

老朱討厭儒生,不樂意那些虛頭八腦的東西,加上蒙元是外族政權,老朱覺得我推翻它才是天經地義,沒什麼不好說的,於是又采用五德相克說,以火取代了蒙元的金。

可是蕭如薰現在情況又不一樣了,黃袍加身是不能對外大肆宣揚的,隻能說等進入京師以後逼迫皇帝下退位詔書,這樣的話取而代之尚屬範疇之內,以五德相生之說確立新朝國德更顯得名正言順不是嗎?

至少以後史觀寫史書不至於瞎編亂造。

更何況儒門子弟最不喜歡的就是這個字,誰都知道儒門和秦相互不來電,秦讓法家主政,儒門成了在野嘴炮,鬱鬱不得誌,能喜歡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