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六十九 當仁不讓的選擇(1 / 2)

為什麼要造反?

事到如今,問這種事情還有意義嗎?

大秦的建立和大明的覆滅已經成為既定事實,現在再去思考這些問題,還有意義嗎?

反正蕭如薰認為這是沒有意義的,所以他並不打算回答,連思考都沒有,直接就走了。

還是那句話,他的時間非常寶貴,現在他連睡覺都不敢耗費太長的時間了。

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安排,太多的事情需要做,這天晚上吃的飯都是直接從軍隊裏調緬甸的老火頭進皇宮來做的,宮裏麵原來的人不放心,所以就調派了緬甸跟來的老火頭充當禦廚。

話說明朝的時候是沒有禦膳房這個機構的,最早皇上吃飯是光祿寺來負責的,但是光祿寺等於是現在的集體大食堂,做飯做菜中規中矩,大鍋飯,實在不好吃。

後來據說因為光祿寺做飯太難吃以至於京師聞名,皇上也受不了,加上嘉靖皇帝開始皇帝就不怎麼願意出門溜達,於是就幹脆把做飯的事情交給太監們來負責了,由太監負責給皇上采購食材做飯吃。

太監果斷比光祿寺的廚子要貼心的多。

比如崇禎大帝為了表示節省和虔誠,每月與皇後吃十次素食,可是真正的素食連平常人都覺得食之無味,更何況是從小錦衣玉食的大帝,大帝果斷嫌素齋沒有味道,虔誠之心開始動搖,於是太監們想到了一個方法。

將整隻鵝掏去內髒,塞入素菜煮沸,取出來後用酒洗淨,再用香油烹飪,大帝吃了以後非常高興,對這種素齋讚不絕口,以後就對吃素沒有排斥了。

由此可見太監的確是非常貼心的存在,為了皇帝能做到很多正常人都想不到的事情,而且還沒有後代,無法傳承,靠山隻有皇帝,不為皇帝生卻為皇帝死,這樣的忠仆去哪裏找呢?

蕭如薰也開始頭疼明宮裏遺存的數萬閹人還有今後是否要保留閹人這樣一個問題。

毫無疑問,閹人集團是中央集權的大一統王朝的皇室最貼心的忠仆集團,甚至已經發展到了不可或缺的地步,世界上但凡是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基本上都出現了閹人,中國尤甚。

對於大一統政權的皇帝來說,閹人首先被去勢,沒有生育能力,不可能有後代,因此就不可能傳承,權力也好財富也好地位也好,都是浮雲,全是皇帝賜給,死了以後也會被收回,這是一筆很好的買賣。

閹人被去勢之後也不可能被原有的家族接受,血脈傳承的年代你被去勢就意味著和過往的一切隔離,就一生一世隻能有皇家這樣一個歸宿,不可能再有其他的歸宿。

因此閹人永遠是皇帝的附庸,無論權勢多麼滔天,隻要皇帝一句話,就會被拿下,唐朝閹人那是借著安史之亂的契機掌握了兵權,脫韁了,但是在此之後,閹人從來就沒有逃開過皇帝的掌握。

一句話總結,最忠心的就是閹人。

麵對文官集團和武將集團對權力地位的渴望,皇帝孤身一人往往難以抗衡,開國帝王往往具有巨大的威望和影響力可以做到這一點,但是後代帝王就難了。

但是借由閹人集團的存在,皇帝就可以通過完全心向皇帝的閹人來平衡朝野勢力,從而達到唯我獨尊的地位,因此閹人在曆史上絕大部分的時間裏都是皇帝親自指定的背鍋俠,所做的一切都是皇帝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