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絕對有熱愛國家熱愛民族並且願意為之獻身的士紳。
統治階層內的人也有擁有崇高理想和抱負並且矢誌不渝的。
統治者並非都是冷血無情的政治生物。
隻能說絕大多數都是這樣,並非全部,而且冷血無情是一個政治生物的優秀品質,不冷血無情的才是異類。
柳成龍就屬於這微不足道的小小的一小撮裏麵的一員。
他是大士紳階層,統治階級的高層,而相對於另外一個統治階級的高級人物權栗,他無疑是高尚的。
但是他的高尚是個人品德的修養和個人行為,與整個階層無關。
李氏朝鮮從開國以來就被士族深刻的影響著,開國朝鮮王李成桂推翻高麗建立朝鮮,大多是仰仗士紳豪強的幫助,如同劉秀開創東漢,他的成功離不開士紳的幫助,所以打從李氏朝鮮一開始,朝鮮王就不是乾綱獨斷的那一個,王的權力受到極大限製。
這和大明士紳用百年時間成功上位的方式不同,他們從一開始就是國家的主人。
土地,資源,人口,基本上都被兩班大臣為首的士族掌握,重文輕武比大明還要可怕,幾乎達到了北宋的程度。
朝鮮是個典型的豪強地主國家,甚至可以稱為某些人幻想中的“君主立憲”式的國家,也就是君主沒什麼太大的權力,大臣掌握大量的權力,甚至可以反駁君主的決策。
和之前的大明一樣,中央是中央,地方是地方,這些士紳掌握了地方的土地,人口和資源,從古至今的政治變動都是王朝變更,地方不動,很少有改天換地式的大變動。
最早是貴族,後來是豪強士族世家,再後來就是科舉士紳,地方永遠都是他們在掌握。
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們是國家的柱石,他們是國家的根基,他們是國家的全部,沒有他們,國家就要完蛋,就要亂作一團。
所以無論統治者怎麼變化,他們始終都是國家的主人,幕後的主人,而表麵上的皇帝隻是一個代言人而已。
無論誰當皇帝,無論誰來入主,始終還是要依靠他們來統治這個國家和愚民們,沒有他們為皇帝治理國家,國家就不複存在。
正如曹操南下之前魯肅對孫權所說的,孫權不能投降,而他們這些大臣可以投降,因為他們背後都是地方上盤根錯節的大世家,土地資源人口都在手中,曹操若要安穩的統治,必須和他們妥協,否則就會引發顛覆式的內亂。
自古以來的王朝變更基本上都是這樣的模式。
即使是亡國之危,隻要士紳們手握地方資源人口,而且不表明態度對抗,入侵方就會和他們合作,妥協,不存在將士族趕盡殺絕,除非是蠻夷部落入侵,那他們是沒什麼話好說,隻知道殺人,就和現在的女真入侵一樣。
但是作為權栗來說,一來他的家族沒什麼危險,二來他相信大秦會很快出兵收拾這些蠻夷,大秦一旦出征,這些蠻夷也會知難而退,所以這一戰完全不需要多麼費勁的去打去拚。
不管怎麼樣,戰前戰後,他的地位不會有什麼變化,他的家族還屹立在朝鮮的土地上,他還是士族的一員,是統治階層,李昖想懲罰他也要掂量掂量自己的斤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