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時泰其實一直有種很不甘心的情緒藏在心裏。
想他孫時泰出身浙江餘姚文人聖地,自幼接受文化熏陶,飽讀詩書一身才華,通曉天文地理,仰慕聖賢,一心以鄉人王陽明為宗師,一心想要做出和先賢一樣的成就。
然而,家道中落,他無以立足於鄉裏,無奈之下,隻好投親靠友,遠走京城,於順天府武清縣入學,“充增廣生員”托考秀才,以科舉為生,謀一條仕途之路。
不料,個人才氣太高,不太會鑽營的他竟遭人猜忌密告,順天府學以冒籍為由不容許他參加考試,並橫加淩辱,他走投無路,流落京師,萬念俱灰之下,甚至有輕生的想法。
他來到播州之後為了討楊應龍的歡心,曾經對楊應龍說自己來播州是因為,等楊應龍的人來招募他的時候,他欣然前往播州,輔助明主而圖謀天下。
這話唬的楊應龍非常開心,直接拜他為首席軍師,待遇優厚。
可是他自己明白,這不過是托辭而已。
什麼夜觀天象,什麼客星犯紫薇,全是托辭而已,要是觀天象就能明白天下大勢的走向,那曆朝曆代帝王也就不會犯下一個又一個的錯誤而導致身死國滅了,都是假的。
他要真能夜觀天象預測未來,怎麼預測不到自己的未來?
他不過是窮困潦倒之際,因為一身不被重視的軍事才華被楊應龍安排在京師的人發現了,得到了招募,在這個情況下,為了謀一條出路,為了不在京師受人淩辱白眼,他才憤然入播州那窮鄉僻壤。
但是作為一名傳統士子,他雖然得到楊應龍的優厚待遇,可是目睹楊應龍的一切,如何不知道楊應龍心裏想的是什麼?
如何不能猜測到繼續這樣下去自己的未來堪憂?
一名飽讀聖賢書的士子,跟了這樣一個土司,未來又會如何?
他真的開心嗎?他真的覺得自己得償所願了嗎?
這到底是遇到明主得償所願,還是無可奈何之下為求活路明珠暗投,隻有他自己心裏清楚。
可他能說出來嗎?
不僅不能,連表現都不能表現,一定要表現的和楊應龍主臣相得,惺惺相惜,這才符合一個首席軍師的模樣。
曾經一個心高氣傲以王陽明為目標的士子,居然走到苟且偷生的地步,多少次午夜夢回,孫時泰的心裏又是如何的痛苦?
在這樣的處境之下,楊應龍對外不斷的作死,不斷的搞事情,孫時泰感覺情況越來越不對勁,並且最終確定明廷將會對楊應龍動手,告訴楊應龍要做好備戰,以備不時之需。
結果風雲突變,沈一貫兵變,蕭如薰北伐,明秦鼎革,換了人間,大秦定鼎中原取代大明,新皇帝蕭如薰威壓天下。
孫時泰不止一次聽過蕭如薰的名字。
那可是號稱大明第一名將的猛人,寧夏之役、朝鮮之役、南征洞武之役和北伐草原之役,四場大戰全勝,斬殺敵人百萬,可謂是站立在屍山血海之上的戰神級人物,打下赫赫聲威。
據說其威名足以止草原小兒夜啼,北虜對其的畏懼極深,連長城周邊都不敢靠近,生怕被砍了腦袋鑄成京觀,現在做了第二個趙匡胤,那麾下軍隊戰鬥力可不是明廷地方軍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