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二十三 秦軍的蛻變(1 / 2)

安疆臣和宋承恩麵麵相覷,就看著秦軍炮隊操縱著那些麵目可怖的舉行火炮。

這一門火炮有十幾二十人伺候著,費力地推動到預定的位置上,安置好,調整炮口的高度,清理炮管,然裝填火藥和看起來就很沉的實心鐵彈。

這可不是鉛彈,是鐵彈。

看來這炮是專門用來對付跑不掉的城牆的,那麼笨重,野戰應該無法使用,野戰應該用的就是那些相對靈活便捷的車載弗朗機炮了,那些炮齊大勇手中有一百多門,轟鳴起來估計也相當的可怕。

之前聽聞大明第一名將蕭如薰擅長使用火器,在朝鮮之役調動二百多門火炮打崩了倭寇,殲滅二十多萬倭寇,他們還以為這是傳說,現在看來,這的確不是假的。

據說大秦五路進兵,總兵力達十六萬,一路就有一百多門弗朗機銃,五路加在一起怕不是要超過六百門。

那麼多的火炮,就算單個威力不大,加在一起,那也十分駭人了,不說威力如何,光那個聲響就足夠嚇人。

據說早些年洪武爺永樂爺時期,火炮火銃之類的就是靠聲音和陣勢威懾敵人,殺傷力其實相當有限。

後來嘉靖年間,弗朗機炮和鳥銃引入大明之後,他們也見識了這種火器,發現這種火器比起碗口銃啊五雷神機啊之類的的確是要強上不少。

但也相當有限。

可眼下這種巨炮,也太可怕了,光是看著就覺得滲人,也不知道待會兒轟鳴起來會是何種陣勢。

怕是能和打雷閃電一樣震懾人心,若是如此,就算打不了二裏地,也能起到該有的作用。

至少對方的騎兵會受到影響,馬匹極易受驚。

“都準備一下,第一輪試射,測定距離遠近!”

炮隊隊官大聲吼道。

“是!”

炮隊齊聲高喝。

他們對於這種打活靶子又沒有什麼危險的事情相當喜歡,自己可以幹掉對方,而對方的武器怎麼著也夠不著自己產生不了威脅,這種感覺不是一般二般的愉快。

而且該說不說,播州軍在火器上也不是不重視,而且也的確也引入了弗朗機炮和鳥銃。

但是楊應龍沒有那麼大財大氣粗,火器是個燒錢的玩意,而且他對火器也沒有那麼擅長重視,沒有做到蕭如薰那樣規定研究方向,把其他的奇葩火器一刀切了的地步。

什麼三眼銃四眼銃,一窩蜂,神火飛鴉,虎蹲炮和碗口銃等等,也有很重的大將軍炮,威遠炮,也有鳥銃,弗朗機銃,朱元璋朱棣時期的早期原產手銃和大抬槍等等。

這整一個第一世代早期火器和第二世代改良火器的中西大雜燴。

這種情況也廣泛存在於明中後期到明末清初的中國軍隊當中,基本上不存在完整使用一種製式火器的火器部隊。

曾經也有一支,不過,毛文龍死後的一係列震蕩事件之後,那支火炮部隊投降了滿清。

蕭如薰大手筆的將越來越朝著奇怪方向發展的明軍火器研究部門一刀切,專門朝火槍和火炮兩個大方向發展,順帶著還提出了手雷的概念,並且麵向全國征召民間的火器人才,充實人才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