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七十九 韓擢抵播州(1 / 2)

隆武二年二月底,大秦兵部尚書韓擢帶著皇帝賞賜給播州之役的立功將士們的錢財物品還有封賞詔書抵達了播州。

此時此刻,播州大軍已經分流完畢,隻待皇帝命令抵達就可以開拔到新的駐地進行駐紮。

大家盼望皇帝的封賞詔書也是望眼欲穿的。

對於韓擢來說,這未嚐不是一件好差事。

大秦建政以來,對原先的六部進行了諸多拆分重組工作,大量的部門從原先的六部之中拆分出來,成為獨立的部門兵部就被分成了好幾個部分。

現在職權最重的是原來的兵部尚書劉黃裳擔任尚書的參謀部,而不是這個隻剩下調查資料、填補資料、按照皇帝命令進行升遷安排和命令下達的職權的簡單部門。

大明朝的兵部尚書位高權重,而大秦的兵部尚書根本就是個資料管理員,完全沒有太大的實權,現在還能借著前朝餘威裝裝樣子,以後的兵部尚書們還真的說不好是個什麼模樣。

但是韓擢自己並不擔心,作為押寶者之一,他們這群人拋棄了前朝之後都得到了新朝的任用。

並不擔心其他的事情,韓擢很清楚皇帝派他來安排軍士封賞的任務就是在給他賺資曆賺名望,為之後進入內閣辦事打下基礎。

同理,徐光啟被外派出去負責治蝗的事情也是在給徐光啟進入內閣打基礎,眼下隻有三個閣臣遠遠不能滿足皇帝的需求,皇帝認為至少需要七名閣臣才能看看滿足大秦日常朝政運行的需求。

皇帝還抱怨現在是他在承擔其他四名閣臣的工作,簡直不把皇帝當皇帝,要是什麼事情都讓皇帝來做,還要你們大臣幹什麼?

不過韓擢也不是傻子,他明白皇帝心中的悠然與自得,知道皇帝是在什麼樣的愉悅的情況下說出這種話的,自然,他不敢當真。

可是他也清楚,皇帝想讓他曆練之後進入內閣是真的,皇帝也的確需要更多精明強幹的幫手來處理政務,中央政府的規模擴大之後,工作量陡然增大,韓擢自己也清清楚楚的發現了。

現在各部尚書都有在未來進入內閣擔任閣臣的可能,大家在同一起跑線上公平競爭,但是皇帝若是看好誰,給誰出去辦事曆練增加資曆的機會,那其他人也羨慕不過來。

被皇帝看好的感覺是真的不錯。

反正韓擢是這樣認為的。

這次給十六萬大軍還有一大群土司封賞,也是皇帝給他的一次考驗,將這一切細細的安排好,然後主持軍隊的換地駐紮,將本地防務建設好,然後給下一階段的計劃打下基礎,這就是韓擢的具體使命。

沒兩三個月是完成不了的。

韓擢在二月底抵達了播州,隨他一起來的是皇帝的賞賜,之前海龍囤上的繳獲已經基本上登記造冊送往京師獻給皇帝了,武將們除了被調回去的齊大勇之外,隻有主將鄭鷹需和六名主力戰將要在戰後和韓擢一起回京師敘職。

現在齊大勇已經在回京師的路上了,他的封賞將由皇帝在京城給他,這裏的是屬於原玄武營大軍的獎勵。

鄭鷹等人早就等韓擢等的望眼欲穿了,當然了,土司們比鄭鷹他們還要著急。

不過鄭鷹抵達播州的時候是下午,臨近黃昏的時候,抵達之後和諸將一陣寒暄,之後韓擢就表示自己旅途勞頓,十分的疲憊,所以宣布明天一早沐浴更衣之後擺香案再宣讀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