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廷機和王錫爵交流了看法之後,就召集了禮部官員和財政部官員進行了皇帝三十壽辰籌備會議。
自唐代以來,皇帝過生日就不是什麼小事,往簡單了說,那是普天同慶的節日,往大了說,那更是帶著不同凡響的政治意義。
從唐玄宗開始,皇帝過生日的那天都是舉國上下歡慶的節日,此後曆朝曆代皇帝的生日都是民眾的節日,名目也很多,什麼千秋節天清節長春節乾明節之類的。
大體上都是放假三天普天同慶,藩王進京封疆大吏進京,和中央官員一起,獻給皇帝奢華的生日禮物,接受皇帝的賞賜,大家一起樂嗬樂嗬。
除此之外,民眾也要樂嗬,甭管生活多苦,一律不準穿素色衣服,一定要穿鮮豔的衣服,地方官府這三天裏不斷刑事案件,也不準在這三天裏處死重刑犯,反正就一個中心思想——
高興!給老子高興!
到明清,皇帝的生日就有了一個比較統一穩定得到認可的名目,叫做萬壽節,明朝前期因為朱元璋遺風還在,所以辦的不大,隻給群臣放假一天休息,到後期越來越盛大,成了全民節日,耗費極大,十分奢侈。
到滿清這個節日就更盛大了,地方官員要在官署裏擺香案,向皇帝遙祝,耗費比起明朝來也是不遑多讓,後來更發生了慈禧太後挪用海軍軍費修園子過生日的事情。
到了蕭如薰這裏,前麵蕭如薰沒說要過生日,突然說了出來,大家也不知道蕭如薰是個什麼意思,要不要按照前明舊例過生日這種事情他們也不知道,於是和李廷機合計了一下,讓李廷機做代表,再去找蕭如薰敲定一些細節問題。
蕭如薰本來也不是為了過生日而過生日,沒想那麼多,等李廷機過來請示才意識到自己過生日不是簡單的請客吃飯,還有很多事情要安排,這是全天下的事情。
“陛下打算召回哪些臣子回來參加陛下的壽辰呢?”
李廷機這樣一問,蕭如薰就尋思開了。
這現在全天下都在忙事情,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都有事情要做,誰也得不到什麼空閑,現在也沒有火車飛機,叫地方上的主事人做個飛機坐來過個節日吃頓飯然後坐飛機再回去,那是很方便,但現在來來回回一個月起步,這多耽誤事情?
尤其是西南,現在局勢剛剛穩定下來,需要大軍大將在那邊維持秩序,把他們叫回來過生日,顯然不合時宜。
於是蕭如薰就說到:“地方官員不必進京,將領也不用來京,地方事務繁雜,讓他們過來,少說一個月,多了三個月都有可能,為這三天,浪費三個月的時間不辦事,朕不願意。
地方官員將領就不必進京了,也不用送禮,朕不要他們花錢費心思還要擾民,他們那兒,朕直接給他們一些賞賜,給他們放一天假,讓他們一起休息一天。
京城內的官員可以來給朕祝壽,朕喜歡熱鬧,喜歡孩子多,叫他們帶著妻兒一起來給朕祝壽就可以,心意到了就行,其他的朕不在意,朕還要給他們賞賜。”
李廷機覺得這樣似乎有點太簡單了。
“陛下,如此一來,這壽辰不是太簡單了嗎?”